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昨天公布「2018年世界捐助指數」報告,認為新加坡是行善表現進步最多的國家之一,有越來越多人樂善好施。新加坡在2013年的排名為第64位,去年上升到第30位,今年進一步躍升至第七位。
一份全球行善報告指出,新加坡首次躋身10大善心之都,名列第七位,反映新加坡人越來越樂善好施的趨勢。
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undation)昨天公布2018年世界捐助指數(World Giving Index)報告。印度尼西亞排在榜首,去年的榜首緬甸則跌至第九位。澳大利亞排名第二,紐西蘭第三,美國第四,愛爾蘭排名第五。
報告指出,新加坡是行善表現進步最多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在2013年的排名為第64位,去年上升到第30位,今年進一步躍升至第七位。
共有146個國家的15萬3000餘人參與調查,大部分國家抽樣調查了1000人。受訪者需要回答三方面問題:在調查月分內是否幫助過陌生人;是否曾捐獻慈善;以及是否撥出時間當義工。每個國家的捐助指數是綜合這三個環節的分數得出。
報告分析,可能是新加坡近年推出不少鼓勵參與志願服務的計劃,因此在幫助陌生人和當義工的分數都明顯增加,進而提高整體指數。單是當義工方面,新加坡就有39%受訪者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去年高14個百分點,在所有國家中排第九位。
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主任陳秀明受訪時說,儘管與世界捐助指數的調查方法存在差異,我國的個人捐贈調查(Individual Giving Survey)同樣顯示,本地誌願服務和非正式捐助的參與率都呈現上升,是令人鼓舞的趨勢。他補充:「這表明新加坡在關懷和捐助方面可以引領全球。」

國人捐助日趨多元化
個人捐贈調查由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展開,每兩年進行一次,最新調查去年初發表。
該中心也認為,新加坡人捐助的形式已日趨多元化,包括更多的非正式方式。
陳秀明說:「即使只是最基本的善舉,如幫助有需要的陌生人,都能讓新加坡一步步邁向關懷和包容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