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標題,點進來的你一定在想,他是誰。
我只能告訴你,他的歌你一定聽過。
不信我們來打個賭,下面有一首隱藏了歌名的歌曲。
只要你聽過,就算我贏,今天的文章請你分享出去。
如果你真的沒有聽過,ok,那算我輸,在後台留言給我,我送一份貴重的大禮給你。
【下滑看答案】
.
.
.
.
.
.
.
.
.
.
.
.

他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樂隊之一皇后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
皇后樂隊是被譽為全球最偉大的樂隊之一,各種被封神的頭銜今天就不在此列舉了。
因為今天我僅僅要說的是他的主唱Freddie Mercury。
眾所周知皇后樂隊成名於70年代的英國,可令人意外的是Freddie不是英國人。
Freddie是帕西人,通俗說就是印度的波斯人。他的原名也並非叫Freddie。

Freddie童年照片
Freddie小時候酷愛運動,尤其喜歡拳擊。父親也認為喜歡拳擊的小Freddie看上去是一個多硬朗的小男子漢啊。
但在Freddie身上,另一種天賦被驚人的發現——大家都覺得Freddie有些詭異,但這種詭異並非他舉止異常,而是因為壓根沒有收到任何音樂啟蒙的他能將收音機里的歌曲絲毫不差地在鋼琴上彈出來。
這時候年幼的他也玩笑著給自己取了個藝名叫「Freddie」。

Freddie上學時就曾組過樂隊
那時候在50年代的印度,又有誰能想到這個有些齙牙的小男孩,以後會被滾石收納進世界100個最偉大的歌手,並排名第十八。並且用的就是那個幼年時被他隨意取出來的名字——Freddie。

是啊,如果Freddie一生都在印度度過恐怕現在也不會變得人盡皆知。
在Freddie17歲那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雖然戰亂給人們帶來了死亡的訊息,但是卻給Freddie帶來了生機。
為了逃避戰亂Freddie舉家搬到了倫敦,他本人也進入了西倫敦大學主修藝術。現在世界著名的新加坡藝術學府——新加坡來福士音樂學校就和Freddie的母校是合作關係。(這所英國的大學正是魚尾獅留學簽約院校之一,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的合作大學,在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可以就讀西倫敦大學的課程,畢業文憑由西倫敦大學本校頒發)
但天才的成名路並沒有這麼簡單。雖然一直有參加一些樂團但是Freddie還是籍籍無名。以至於後來他在肯辛頓市場賣過二手衣服,在希斯羅機場做過搬運工。
似乎那時候誰也看不出這個帶有異國血統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

Freddie出名前舊照
之後Freddie又加入了兩個樂團,一個沒落了,一個解散了。
直到1970年,Freddie遇到了三個技術宅——帝國理工大學念天體物理學博士吉他手布萊恩·梅、倫敦皇家醫學院學習牙醫鼓手羅傑·泰勒、伊令藝術學院讀設計專業費雷迪·默庫里。

皇后樂隊四人合照
他們組成了一隻叫「Queen」的樂隊。
Freddie初次登台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舞颱風格,他狂妄、不羈、又略帶女性的陰柔。他似乎天生就知道該在何時狂吼,該在何時迸發激情。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天賦的人就是能把平常人需要琢磨聯繫千百次的事情,在第一次做時就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1973年他們發了第一張專輯,反響平平。
可第二張第三張專輯他們將低俗與高雅的文化符號誇張地結合,再配上Freddie無可挑剔的嗓音,他們的知名度不斷地提升。

皇后樂隊第二張專輯封面
可是,雖然那時候皇后樂隊有了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擁有了許多狂熱的粉絲,但是他們卻缺少一首讓他們登上巔峰的作品。

錄製《波西米亞狂想曲》時的照片
1975年,樂隊在南威爾斯的鄉下花了三周幾乎每天工作10到12小時完成錄製;由於當時錄音室只提供24軌模擬磁帶,為了達到混音效果只好在母帶上反覆重疊錄音,後來製作人回憶 「由於無數次的反覆錄製,最後當你把母帶放在陽光下,它幾乎是透明的」。
後來這首歌在英國單曲榜連續九周冠軍,並在美國成為銷量白金單曲。
這首歌就是《Bohemian Rhapsody》。
《Bohemian Rhapsody》至今仍在全世界搖滾樂迷的心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說個有趣的故事,後來樂隊Green Day在英國巡演的海德公園站,演出前試音時音響播放了波西米亞狂想曲,結果現場6.5萬名觀眾在舞台沒有人的情況下齊聲合唱,並自動分出不同音軌,水準之高令人震撼。
可是世界總在變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世界樂壇成了朋克與 Disco 的天下。
在音樂風格上,樂隊成員起了衝突。
Freddie想要追趕潮流嘗試更多的可能,而樂隊成員想要保持原有的搖滾樂的風格。
就像所有天才一樣,雖然他擁有傲人的天資,但同時他也異常的執拗。
通過Freddie的堅持,後來他們創作除了幾首disco作品,但無論專輯和口碑都是一路下滑。

皇后樂隊嘗試disco的專輯《hot space》
隊友的埋怨,更激發了Freddie想要掙脫搖滾樂的束縛。
Freddie單飛了,單飛後的他創作了屬於自己的disco專輯,但迎接他的是更大的失敗,這張專輯甚至成了發行公司 CBS 在經濟上最糟糕的一筆生意。

單飛專輯《Mr. Bad Guy》
隨後Freddie私生活以及性取向備受爭議。
Freddie夜不能寐,半夢半醒間,Freddie仿佛坐在一列開往無名之地的火車上,往事猶如車窗外的風景,在他眼前迅速向後飄去。
人總是不願承認自己失敗了,特別是一個天生就堅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天才。
可反思了很久之後的Freddie回了樂隊。
他回到樂隊的決定,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不然我們不會看到1985年那場經典的演出。

Live Aid 演唱會現場
1984年,衣索比亞遭遇了巨大的災難,第二年費城與倫敦便同時舉辦了這場由100位搖滾明星一同演出大型演唱會,為衣索比亞募款。
Queen 在 Live Aid 的表演是整部電影的高潮與精華,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搖滾史上最偉大的現場演出,低谷中的皇后樂隊證明了自己是無可挑戰的王者,仍然擁有震撼世界的能力。
就在這場演唱會的六年後,Freddie因愛滋病引發的肺炎去世。
他也是當時唯一公開承認自己患愛滋病的明星。
回顧弗雷迪· 墨丘里的一生,他像所有平凡的人一樣,自負過,迷惘過,與世界主流的價值觀衝突過。
但與平凡人不一樣的是,他所有的困苦都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他就像一個燃燒起來有爆裂花火的蠟燭,把所有的悲傷、熱情、疑惑、憤怒、嚮往都溶進身體里。
Freddie Mercury,點燃了自己,點燃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