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新加坡,你需要了解這裡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本文中,小編將全方位向你介紹這個「小紅點」獨一無二的特點,讓你輕鬆融入本地生活!
1
社會文化方面
進入新加坡朋友的房子,請記得拖鞋。絕大多數新加坡家庭,都有回家進門就脫鞋的習慣。
由於新加坡天氣潮濕,夾腳拖鞋配短褲成為了新加坡人的標配單品。只要穿上它們,就會發現這的確是最適合新加坡的打扮,多麼的涼快和輕便呀!

非亞洲人(通常是白人西方人)通常被稱為「ang moh」。儘管這個詞的起源有著貶義,但目前已經被現代社會廣泛接受。有時候,在新加坡的外國人也會以此稱呼自己。
家庭傭工(女傭)非常普遍,新加坡有超過40萬名家庭傭工。

儘管比起傳統華人,新加坡文化更加西方化。但大多數新加坡孩子不會提前離家,而是留在家中,直到二十多歲結婚時才會搬離父母家。
由於新加坡居民中華僑多,人們對色彩想像力很強,一般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在商業上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在標誌上,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誌。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數字禁忌4、7、8、13、37和69.
2
關於「吃」
新加坡的飲食文化十分發達,甚至以「美食天堂」自居。新加坡同香港相似,都是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在飲食文化方面體現也非常突出,在這裡,人們可以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國各地的美食,在新加坡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飯菜絕不是一件難事。




新加坡飲食文化中,印度菜和馬來菜是別具一格的,美食家朋友們千萬不可以錯過。雖然有時候這些菜給人的感覺會有些奇怪,但是品嘗之後,我們就不難感覺到其中獨特的滋味了。
具有代表性的可以推崇馬來沙爹,這是一種類似刷上咖喱醬的烤羊肉串的食物,還有馬來炒飯,以及印度煎餅和羊肉湯都是相當不錯的美食。

新加坡人也特別愛吃!有時候,排長隊或者驅車一小時,僅僅只是為了吃到一份Chicken Rice(雞飯)或Nasi Lemak(馬來椰漿飯)。
如果在外就餐,看到桌上放了一包紙巾,它通常意味著此桌已被「預定」 。所以,即使一個人吃飯也不用擔心,紙巾占位Get起來!
3
關於「法律」
新加坡經濟發達,社會福利也相對完善,人民基本生活無憂,新加坡的「嚴刑峻法」也聞名於世。
在新加坡,本國公民一旦犯罪,很難有徇私的空間,不管是職位顯赫的高官,還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都要受到相應法律懲罰。
比如,新加坡對腐敗官員採取有罪推定,即如果一個官員被發現生活闊氣,消費明顯超過收入,或擁有與收入不相稱的財產,法院就可以此作為受賄的證據。不少高官因貪污受賄被拉下馬,如首席部長林有福、開國元勛國家發展部部長鄭章遠等。

同時,外國公民或法人在新加坡犯法,新加坡同樣是嚴懲不貸。
新加坡的法律從小事做起,強調「主懲小惡」,以「懲小惡來戒大惡」,方可防患於未然。基於此,立法在許多「小節」上行動,制定詳細的法律法規。
如停車、公共衛生、行路抽菸、上廁所沖水,電梯、劇院抽菸等均涵蓋在法律之中,如果處理不好都可能被控上法庭。以下是常見例子:
- 亂拋垃圾比如菸頭,小紙屑,初犯者可被罰款高達$300。
- 亂過馬路,不使用行人道,初犯者可被當場罰款$20。 嚴重者將被罰款高達 $1000 或者坐牢3個月。 重犯者$2000 或者坐牢6個月。
- 新加坡禁止販賣口香糖。 攜帶口香糖入境會被警告和沒收。
- 在禁菸區吸菸也會被罰款。 一些新加坡禁菸區包括,公共室內場所,公共戶外設施,遊樂場,多用途會場,巴士亭等等。今年起,著名購物聖地烏節路也被列入禁菸範圍。

3
關於「語言」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再加上「其他」種族,組成了新加坡四大族群。那麼,在這樣多種族的狀態下,新加坡的「國語」是什麼呢?
很多人都以為是英文,但其實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馬來語長久以來都是東南亞島區經商、文化交流上的共同語言。
但是,新加坡的學校里是不會使用馬來語的。如今的馬來語只被當作一種少數民族的語言,甚至連新加坡人都會以為自己的國語是英文。

新加坡語言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地域﹑環境﹑政治、種族、文化、網絡和科技的影響,出現了獨有的「singlish」:一種多語混合的奇特語種,舉例如下:
- 等下我要搭bus到MRT Station那邊的銀行拿錢leh.
- Hurry up la, you want coffee or not? I'm at the store already.
- 記得email我你的IC號碼hor。
4
關於「住」和「行」
由於新加坡國土面積極小(710平方公里),房產特別是私人住房價格昂貴,因此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有著政府補貼的HDB公寓中。

新加坡的車輛,駕駛員作為在右,道路上的車輛在左車道上向前行駛。
新加坡汽車同樣昂貴。而且,在新加坡租車是非常罕見的。如果你只是來旅遊,最好乘坐計程車或體驗新加坡非常發達的地鐵或巴士系統。
5
新加坡的吉祥物
半魚半獅的魚尾獅是新加坡的標誌,它坐落於濱海的魚尾獅公園 (Merlion Park)。魚尾獅雕像面向東方,大家普遍認為這個方向可以帶來繁榮。
魚身,象徵著新加坡從小漁村謙卑起步,這個漁村當時稱為 「Temasek」 (淡馬錫),在古代爪哇語中意為 「海濱小鎮」。
獅頭,則代表了新加坡最早期的名稱 「Singapura」 (新加坡拉),馬來語中,意指 「獅城」。
魚尾獅雕像高 8.6 米,重 70 噸,口中源源不絕地噴出水柱。

魚尾獅形象最早設計於1964年,1966年被新加坡旅遊局註冊其為自己的商標,著名雕塑家林浪新1971年開始雕塑,1972年建成,同年9月15 日,李光耀親自主持了魚尾獅塑像的開幕儀式。
雖然魚尾獅的歷史只有三十幾年,但是它的設計靈感卻是源於《馬來紀年》中記載的一個傳說,傳說中蘇門答臘的王子桑尼拉烏它瑪打獵時,在淡馬錫見到了獅子,這個傳說讓淡馬錫有了新名字——新加坡,因為這隻獅子的緣故,新加坡又叫「獅城」。
新加坡全島經批准的魚尾獅雕像共有七座,以魚尾獅公園的這座最原始的魚尾獅雕像及一旁的小魚尾獅雕像最為出名。

小編希望,讀完文章後,無論是準備來新加坡生活還是遊玩的你,都會對新加坡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