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一堆人分享他們近期感染新冠的經歷,熟悉的「刀片嗓」又回來了!

圖源:NTU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也坐不住了。這幾天,他一連多次發出預警,提醒公眾需要防範新一輪新冠感染潮的可能性,並做好防護措施。
不過,應對這一輪新疫情,新加坡人比以前是真的淡然了許多。
新加坡新一輪疫情來了?
網友紛紛曬圖:我中了!
新加坡衛生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最近兩周,新加坡單周新冠病例,已經連續兩周破萬了!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在消停了近四個月之後,新加坡單周新增病例數據,再次連續兩周破萬了!
不過,因為新加坡在今年年初開始就已經不再檢測並收集具體新冠數據,只是根據每周診所和醫院接收到的、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中預估感染人數。
因此,這個數字和真實情況或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差。

圖源:海峽時報
但是,在我們身邊周圍,最近「陽了」的人確實不少。
有人說,自己在堅持近四年後終於中了!
雖然自己在六天後就轉陰了,但是難受的程度卻是一點都沒少。
「刀片嗓」、「瀑布汗」等症狀一樣也沒少,相當難受。

來源:小紅書@Reginaaa想念曼徹斯特
也有人在說,自己在前不久「二陽」了,並曬出了一堆抗原檢測儀的結果。
根據這名網友的描述,得了新冠該有的症狀她是一個都沒有落下。頭痛、鼻塞、咳嗽不止、全身酸痛......在新加坡的幾百萬人都至少中過一次的情況下,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來源:小紅書網友@工巧木兒
還有下面這位的廣東網友就更悲催了......
國慶期間,她來新加坡旅遊,可沒想到一上飛機就中了,原本愉快的假期結果全是在新加坡渾渾噩噩地度過中。
在飛機上度過了全身疼痛的四個小時,第二天一測果然兩道槓,疼的我輾轉反側。
10月3日
中午有些發冷,還以為是大姨媽前兆沒在意。下午2點多在計程車上喉嚨有些痛,以為是上火了。4點多喝了一大杯檸檬茶下火,口乾,鼻子干,喉嚨痛。
飛機上晚上8點吃完飯喝了兩杯🍷就開始全身發熱了,下背部和屁股痛不欲生。回到酒店泡腳,搓背,擦臉,喝熱水,吃了一片止痛藥。睡不著,經常醒來。
10月4日
早上七點發燒疼醒,全身酸痛,又睡了一覺10點多退燒了。
咳嗽,有些痰,感覺口腔跟粘稠,鼻子很乾,吸氣直通天靈蓋。下午5點又發燒,耳鳴,喉嚨痛,眼睛疼,頭疼。晚上8點左右開始鼻塞,11點左右鼻塞頭疼,眼睛疼,頭針扎的一樣。發低燒,睡不著。
10月5日
凌晨4點半燥熱到睡不著,醒來,又來大姨媽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早上六點多,吞刀片,鹽水漱口,一直吐出來粘稠的液體。

10月6日
凌晨燒醒了,一直以為有痰,一直鹽水漱口,咳痰。早上喉嚨就腫了,呼吸困難。喉嚨里的小疙瘩已經頂到下面了,兩側也紅腫了。沒辦法躺下,只能坐著睡覺。
晚上喉嚨腫痛,呼吸困難,頭時不時向針扎一樣疼的抽搐。走在路上別人可能都以為我有點什麼大病。晚上10點40分開始開始鼻塞、流白鼻涕。
10月7日
早上快7點的時候感覺鼻子喉嚨里全是痰,堵得慌。但喉嚨太痛了咳不出來。一個早上都無法入睡,痰堵得慌
10月8日
早上難得睡到了10點多,起來上了廁所,補覺到12:17,全身無力,手都抬不起來,走路打顫。睡覺的時候小腿抽筋。
症狀統計:刀片嗓,針扎頭,挖眼珠子,水泥鼻,膠水痰,下背部和屁股酸痛難忍,高燒反反覆復,放屁,螞蟻噬咬喉嚨,咳血。
以上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Chelsea🧀
新冠已經出現了三年多時間,但人體依舊不能徹底地「和病毒共存」。
根據新加坡官方公布的數據,上一周每日平均都有110多人因為確診新冠,需要住院甚至是進入加護病房!
其中,八成以上都是60歲及以上的老人!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和本地衛生專家們,也對近期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作出了預警。
新加坡專家:暫時不用擔心!
王乙康呼籲大家勤打疫苗
新加坡新一輪的疫情的到來,據當局分析大規模傳播中的主要毒株,是包括EG.5和XBB1.16毒株在內的奧密克戎的變種。
它們雖然傳播性強但毒性較小,因此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也較輕。因此,專家表示民眾不必對此過分憂慮。

另外一個促使近期新加坡新冠病例增加的因素,也在於9月在新加坡出現的諸多「特殊情況」。
新加坡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指出,過去一個月間,跨境人流的增加,如學校假期出國和F1賽事吸引來的國際遊客,0都有可能提高病毒傳播的機率。

一到假期兀蘭長堤就擠滿了人,圖源:mothership
引述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官方數據,淡馬亞表示目前在新加坡傳播的毒株都不是新的,雖然有可能避開人體免疫系統,但造成的症狀已被廣泛證實不算強。
不過,凡是都有例外,為了防止有人感染毒株後症狀嚴重,王乙康還是呼籲大家及時接種疫苗追加劑。
目前,隨著時間推移,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在不斷下降中,單月疫苗接種數量比年初時減少了七成。最新一次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80歲以上人口中,已經有約17%的人「未能獲得基礎保護」。

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10月6日,王乙康在心理衛生學院出席「飛躍之階康復中心和寧靜康復中心」開幕活動時呼籲民眾不要放鬆警惕。
他說,現在這輪感染潮已經出現,是今年3月到5月發生感染高峰期以來的第二波感染潮。
當局預計未來幾周會有更多人生病,屆時,住院人數可能會增加,年長人士或體弱者應該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例如在人群密集的場所戴好口罩,以免被感染。

圖源:8視界
他也重申了定期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他表示,新冠病毒並沒有變得比較溫和(毒性也沒有更強),人們是因為接種了疫苗,或因為在確診痊癒後產生抵抗力,所以才更能抵禦病毒入侵。
因此,他鼓勵所有人,尤其是年長者等高風險群體,每年完成注射疫苗。

圖源:早報
未能及時接種疫苗,不僅有更大風險感染新冠,即使是康復後,患者也有更大機率會患上其他疾病!
最近,南洋理工大學光前醫學院 、新加坡衛生部、新加坡中央醫院和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一項聯合調查研究,發現了這一點。
不打新冠疫苗或帶來更多危害!
新加坡正評估這款新疫苗
昨天,南洋理工大學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則文告,標題為:新加坡研究發現,未接種疫苗的新冠倖存者患有心臟併發症的風險更高!

來源:NTU官網
據悉,這項研究在2021年9月至11月間進行,研究機構一共研究了106012位新冠患者的醫療索賠記錄。
當時,新加坡還有近170萬人未感染過新冠,研究人員將這10萬人拿來與這170萬人做對比,經過平均300天的跟蹤研究後發現,有912名患者在康復後,存在著揮之不去的後遺症症狀,如疲勞、呼吸急促、出現記憶問題和心臟併發症等等。

來源:NTU報告
此外,更是有311名未接種疫苗的人,在感染新冠之前沒有出現心跳異常的情況,但在感染一年後就出現了!

圖源:海峽時報
不過,研究團隊也坦承其研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
比如,研究中的「未感染新冠群體」,也可能包括了那些無症狀或未尋求醫療護理的新冠患者。
此外,在心臟併發症風險相關的問題是,研究團隊也沒有對個人健康指數,例如血壓和體重指數進行考量,因此研究結果或許會有些出入。
但不管如何,該研究團隊的成員、李光前醫學院傳染病模型助理教授Lim Jue Tao表示,研究數據「足以告訴人們接種疫苗和疫苗追加劑的必要性。」

圖源:CNA 新冠病毒毒性雖然沒有那麼強,但疫苗廠商也一直不斷在做著其他嘗試。
前天,莫德納發布媒體聲明說,世衛組織最近將新冠變種毒株EG.5或「厄里斯」(Eris)列為「須關注的變種」,莫德納已據此研發出新版單價新冠疫苗。
其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更新版疫苗能讓人體對「厄里斯」、FL.1.5.1和「皮羅拉」(Pirola)等變種毒株的中和抗體增至原本的8.7倍,能有效對付正在或預期中傳播的變種毒株。

圖源:CBS
莫德納已經將這款送往新加坡衛生科學局進行評估,預計不久後將會得到結果。
是立即去接種現有的單價疫苗,還是等一等更新版疫苗,在新加坡的我們可能又要開始頭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