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餐飲店紛到金文泰搶灘 專家和民眾:競爭有利消費者

公眾表示,歡迎多元品牌進軍鄰里,「只要是便宜、好吃的,都愛」。(圖:蔡佑霞、讀者提供)
有網民發現金文泰市鎮中心近年中式餐館或超市比比皆是,儼然已成「小中國美食城」。受訪民眾和專家都認為,多元品牌進駐就會有競爭,民眾選擇更多且能貨比三家,實是利多於弊,也能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40歲居民郭煥平住在金文泰兩年多,他在接受《8視界新聞網》訪問時說,據他觀察,近期的確發現有更多中式餐館在金文泰區冒出。
「會覺得有多一點點中國餐進來啦,但不會說是特別多涌過來,這裡還是比較多本地美食。」
44歲的賴志耀一家大小在螺獅粉店吃晚餐,是已光顧過好幾次的常客。他樂於嘗試新口味菜色。「歡迎更多樣化的餐飲業者來到鄰里,只要是好吃的都行。」
21歲的國大學生郭夢飛來自中國,據他觀察,金文泰中國餐確實不少。
「反正對我們學生來說,算是好事。要吃一些中國好吃的東西,不用跑很遠了,在這裡就能找到。」

金文泰有不少中國菜餐館。(圖:陳良同,讀者提供)
金文泰居民:競爭有利壓低物價
51歲的居民林澤明則說,其實中式美食或品牌在新加坡各地都越來越常見。「我覺得很多市鎮都有這個趨勢,不只是金文泰。」
他說,自己偶爾也會到中國超市買中國食品,例如中國品牌的麵包和零食,並覺得可能是因為中國貨產量大,價格大致上都相對便宜。
林澤明說:「我覺得食物的來源多了之後,其實對新加坡有幫助。如果它們(中國牌子)可以把價錢拉低,我覺得有利於消費者。」不過他也表示,仍會格外留意食品安全,為了安心,會選購較知名的品牌。
另外,也有受訪民眾坦言,不是很能接受中國口味。
「味道方面,要看菜色吧,麻辣風味,我可能要吃多幾次才習慣。」

中國貨品超市「思家客」和「坤海」在金文泰有分行。(圖:讀者提供)
分析師:多元產品和服務 對居民有好處
據大亨房地產網站(MOGUL.sg)首席研究官麥俊榮分析,在五到八年前,有較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或外籍人士,選擇落戶我國西部地區。
另外,在西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也有一些學生來自中國,相信這吸引了中國品牌或中式餐飲業者進駐同樣位於西部的金文泰。
麥俊榮進一步說,更多樣化的品牌進軍市場,可以對居民帶來好處,也能為社區注入新活力。
「在新加坡,我們已經很習慣有很多本地的品牌,但如果是有一些新移民來新加坡,他們能夠帶來一些比較新鮮的品牌或飲食,當然是給消費者更多、更新鮮的選擇,所以對消費者來說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