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 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迎首兩位女畢業生

希望我們的經歷能給女性更多勇氣,讓她們不要因為性別而害怕追求夢想。
黃楚曦 32歲
海軍迎來首兩位完成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Combat Diver Course)的女蛙人,雖然因性別關係而在體能上吃虧,但兩人非但沒有膽怯,反而勇敢追求夢想,完成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培訓,其中一人甚至打敗一票男性隊友,贏得最佳學員殊榮。
32歲的黃楚曦是我國首兩位完成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的女蛙人,也是目前在海軍潛水員服役中的唯一兩位女性之一。
從語言治療師(Speech Therapist)到女蛙人,在外人看來這一中途轉業性質大為不同,但黃楚曦卻看到了其中的共同點。
榮獲最佳學員殊榮
一直都有在參與龍舟活動的她說,除了體能方面的要求有所差別,兩份工作實際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海軍戰鬥潛水員訓練課程中,身為其中一名領隊,我必須管理並照顧好隊員。這和我在擔任語言治療師工作時的經歷相似,只是以前需要照顧和溝通的對象是孩子和家長。「
於她而言,能夠成為海軍潛水員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而這一份職業更能讓她做到自己所期許的,即軍隊精英中的佼佼者。黃楚曦在70名學員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學員的殊榮。

(左起)陳鏈琦和黃楚曦帶領隊友進行耐力跑。(圖:林映慧)

陳鏈琦為隊友講解耐力跑訓練項目。(圖:林映慧)

黃楚曦為隊友講解潛水訓練項目。(圖:林映慧)
男女訓練一視同仁 無特別待遇
另一名完成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的女蛙人則是28歲的陳鏈琦。她們兩人同其他男性學員一樣,需經歷相同高標準的20周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其中包括五天的團隊建設周(Team Building Week)。
陳鏈琦表示,自己一路走來遇到的最大挑戰竟是在參與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前,必須通過潛水員體能測試和在個人體能測驗(Individual Physical Proficiency Test)取得90分以上成績。
「第一次的潛水員體能測試未能達標,這對我的打擊很大。我甚至曾因此懷疑自己是否合適成為一名海軍潛水員。」
所幸的是,在隊友黃楚曦的幫助和共同訓練下,現在的她最快能在9分57秒內跑完2.4公里並成功在第二次通過潛水員體能測試。
黃楚曦則坦言,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一個叫做「Sea Circuit」的障礙訓練環節,這個環節包括了攀爬繩索和蹼泳等考驗。
「我們不想被視為弱者或因為是女性而有特別待遇。但是,我在進行第一次的「Sea Circuit」 時卻無法攀爬繩索,讓我一度對自己失去信心。「

黃楚曦和陳鏈琦進行潛水訓練項目。(圖:林映慧)

黃楚曦和陳鏈琦進行潛水訓練項目。(圖:林映慧)
因體型嬌小 面對巨大挑戰
兩人在受訪時也提到,團隊建設周中的船艇體能訓練最為困難。黃楚曦和陳鏈琦的身高分別是154公分和156公分,在結束訓練時偶體重在50公斤以下。
同另外六至七名相同身高體型的隊友一同舉起80公斤的船艇並非易事。但是,她們並未放棄,而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的強處和可以控制的環節,如耐力,技術等。
潛水學院副指揮官鄒銘耀分享,兩人在隊里其實就像大姐姐一樣,主動地去照顧隊友,發現問題時也會第一時間和導師溝通。
望啟發更多女性勇敢追夢
對於自己是首兩位完成海軍戰鬥潛水員課程的女蛙人,黃楚曦和陳鏈琦也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啟發更多女性並給她們勇氣。
黃楚曦表示:「希望我們的畢業能給她們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是女生而感到害怕。」
陳鏈琦則說:「我並不會因為是首兩位而感覺到壓力。我們知道現在正在為未來的女性開創道路,這也成為了推動我們的力量。」
兩人之後將被派遣到海軍潛水單位兩個不同作戰潛水組(Clerance Driving Group)並擔任副隊長一職。作戰潛水組主要執行水下安全和海上爆炸物處理行動,確保我國水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