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加坡企業家洪振群的經歷堪稱跌宕起伏,比電視劇還精彩。他英文不好,中三輟學,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從擺地攤起家,和家人共同創立了營收過千萬新元的雙魚集團。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被自己創立的集團掃地出門,還被連累而破產。不過,他很快就東山再起,創立CK百貨,進軍房地產,組建CK集團,現已擁逾20產業和大樓,現在就來看看他的傳奇的故事。
我的學校生活,相信同許多嬰兒潮出生的國人一樣,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從小,我並沒有一個理想的讀書環境。我是光華學校的學生。小學時代的我,開始協助家人擺地攤、跑夜市。家中唯一的睡房,擠了那麼多人,根本沒有溫習功課的空間。
小時候的我,生性好動、好玩。放風箏、打籃球、排球等運動,樣樣精通,在學習上並沒有放太多的心思。在所有科目中,因我的心算好,故數學經常拿高分,這對我往後的生意,有很大的幫助。但英文這一科不好,導致我無心向學。
小五留級
發奮圖強考入名校
我小學五年級,因好玩荒廢學業,留級了一年,但我在小六發奮圖強,結果以不錯的成績,考入了德明政府中學。德明是一所優秀的學校,我對能成為該校的學生,一直感到無比光榮。甫上中一,我感覺特別快樂。尤其在前兩年,我是學校運動場健將,渡過了快樂無比的光陰歲月。

然而,我卻在不久之後,遇上了教育制度的改革。當時我的英文基礎並不好,學業跟不上,結果成績滿江紅,中三隻念了一半,就輟學了。
當我決定放棄後,整天跟一、兩名同學逃學,看王羽的功夫電影,到處溜達,采番石榴、捉蜘蛛,自暴自棄。
老師見我經常曠課,找我當面談。我告訴老師,自己不想念書了。老師說找我家長,希望父母能勸我回心轉意。但我卻直接告訴老師,我的父母做生意很忙,沒空到學校來。
中三沒念完就輟學
出來擺地攤
父母親對我的輟學,並沒有過多的言語。在我們那個年代,不想念書,就去做生意好了。
我們兄弟跑地攤,發揮了苦行僧般刻苦耐勞的特質。每天黎明時分,我與弟弟結伴從阿裕尼趕搭德士,到全島不同地點的巴剎跑地牛 。當時地攤生意好,大哥帶領我們去賺錢,對弟弟們照顧有加。哥哥是天生的領導,到了巴剎他就去看報紙喝咖啡,我們負責把毛巾等貨品排好。表演時間一到,大哥出場的架勢,就像偶像藝人登台般,圍觀的阿公阿嬤、叔叔阿姨為之傾倒,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吆喝攬客,貨品總被搶購一空。

晚上雖有執照,但營業形式同樣簡約,攤位沒有任何裝飾,直接把貨放在地上叫賣。地攤文化類似今天的快閃表演,打了就跑,逗留幾個小時賣完就撤。弟妹印象中的大哥,超級厲害賣東西,什麼貨品到他手裡一定能賣完,可媲美現在的網紅銷售高手。
被城管逮個正著
貨物被充公還被罰款
有一次我在金吉路擺地攤,遇到稽查員捉人,我眼明手快順手把身旁一大捆『鵝標』襯衫,抱起就狂奔進一個巴剎里,見到有一個菜筐,於是拿它罩住襯衫,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想等地牛走後再開市。殊不知中了調虎離山之計,稽查員的車走了,人卻在附近埋伏把我活捉,把所有的貨物搬上車充公。當年14歲年少的我,一時間不知所措竟當場哭了,請求不要搬走我的貨。後來被控上法庭,法官訓斥我為何不好好念書,小小年紀卻違法擺地攤,貨物全數充公還罰款150元。
母親曾雪雯是專賣女性內衣的地攤佼佼者。媽媽曾告訴孩子們,地攤是一個非常好賺的行業。從寒衣、包包,到日用品,樣樣都利潤可觀。弟妹記得夜市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晚上就有干多元營業額,是一筆大數目。

洪家傳統:從不拖欠
70年代淘到第一桶金
媽媽賣內衣時遇到貴人。當時在阿裕尼巴剎隔壁攤有一名阿嫂透露,她的兒子即將開內衣工廠,母親順口說,如果賺到錢記得提攜她,結果阿嫂沒忘囑咐,直接將印有兩隻兔子商標的內衣批發給媽媽。當時母親沒有本錢進貨,第一批內衣還給我們賒帳。媽媽把賣貨的錢,馬上還給供應商,從此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媽媽做生意的宗旨是,自己有多少錢就還多少,從不拖欠是我們洪家一個很好的傳統。
早期地攤因資金匱乏,業者忙碌終日,只能圖個溫飽;然而在那個需求旺盛的年代,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例如我們洪家兄弟,卻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70年代的洪家兵團,以團結一致和刻苦耐勞的運作模式,在供給稀缺的大環境下,淘到了第一桶金。
70年代末,大哥的成功,間接把我們從地攤帶入到商店。當我們入駐商店後,自由發揮,直到後來的獨當一面,一切皆因開始時,我們有一名像超級明星般存在的大哥,是他贏在起跑線上,開了一個好頭。
本文節選自洪振群自傳《笑看風雲行善路》。

這本自傳是洪振群對過去經歷的回顧,也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汗水與淚水的相互交織,打造了他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洪振群正是憑藉著這樣的正向心理,讓他走出了破產的陰霾,在40歲那年創立了CK百貨,成功東山再起。本書細緻且生動地描述了洪振群從少年時期的過往經歷,到今天成為成功企業家的精彩故事。
CY丨編輯
HQ丨編審
笑看風雲行善路丨來源
洪振群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