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全球華人共同慶祝的重要節日,但不同地方因為文化和地域差異,習俗卻各不相同。作為多元文化的城市,新加坡的春節習俗別具一格,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探索一下新加坡的傳統春節慶祝方式吧!
排隊購買肉乾

肉乾是新加坡春節必不可少的美味,堪稱當地人過年時的「必備零食」。不論是豬肉乾還是雞肉乾,烤制出來的肉乾色澤紅亮,香氣撲鼻,甜美的口感深受當地人喜愛。春節期間,許多肉乾店門前總是排起長隊,大家排隊購買,即便價格有所上漲,也無妨——春節嘛,講究的就是一種「儀式感」。許多知名肉乾店如林志源、美珍香、胡振隆等都位於牛車水,每年春節時這裡會舉辦年貨市場,吸引無數顧客前來選購年貨。
插頭香

「插頭香」是新加坡獨特的春節習俗之一。每年春節的第一天,各大寺廟都會舉行搶頭香的活動。寺廟會在大年初一開門迎香,民眾爭先恐後地爭搶插上的第一柱香,認為這能為自己帶來一整年的好運。像四馬路觀音堂和天福宮等寺廟,都會在除夕夜舉行盛大的插香儀式,吸引大量信徒前來參與。即便有時香火濃烈,大家依然爭先恐後地插香,甚至發生一些摔倒受傷的事件。為了安全,寺廟工作人員也會做好防護措施,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換新

過年換新是新加坡人春節的傳統,無論是家居布置還是個人衣物,都會煥然一新。從窗簾到床單被套,大家都會在春節前做大掃除,併購買新衣服。有些忙碌的家庭還會請臨時工來幫忙清潔。而且,許多人還會在新年期間穿上紅內褲,期待帶來好運和順利的手氣,尤其是打麻將時,常常被認為有助於提高運氣。
包紅包

春節期間,派紅包是一項重要的傳統,但在新加坡,包紅包有一套「潛規則」。首先,只有已婚人士才有資格派發紅包,因為傳統上認為,未婚男性給晚輩紅包會影響婚姻運,而未婚女性則會影響嫁人運。紅包中的金額通常選用吉利數字,如6元、8元、10元等,而向清潔工、保安等工作人員也會包個小紅包,表示祝福和感謝。
換橘子

新加坡人過年時,有著獨特的「換橘子」習俗。拜年時,客人會帶上兩顆柑橘,寓意「大吉大利」和「好事成雙」。柑橘在廣東話中與「金」同音,因此象徵著財富和好運。這種互贈柑橘的傳統被稱為「換柑」,在拜年時大家不僅給別人帶去吉祥的祝福,主人也會回贈柑橘,以表達互相祝福。
看舞獅

在新加坡,舞獅是春節慶祝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比許多中國城市更加盛大。商家和家庭常會請醒獅隊到場助慶,舞獅不僅能增添節日氣氛,還寓意著驅邪避害、迎接好運。舞獅隊在表演時,通常會表演「采青」,即將青菜和紅包掛在高處,獅子獵取並撕碎後送出,象徵「生生髮發」,意味著新的一年財富和好運將源源不斷。
賞花燈

每年的春節,牛車水都會舉辦盛大的燈會,展示生肖主題燈籠和其他各式各樣的彩燈,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的新春必游景點。而「春到河畔」是新加坡另一個著名的春節賞燈活動,早在1987年開始舉辦,每年吸引大量觀眾參觀。現場不僅有華麗的燈飾,還有來自中國各地的表演團體,為大家呈現雜技、歌舞、戲曲等精彩節目。除了賞燈,還可以參加猜燈謎等互動活動,適合全家一起參與。
迎財神

正月初五,又稱「破五」,是迎接財神的日子。在這一天,許多人會舉行迎財神的儀式,祈求新的一年財源滾滾、生意興隆。根據個人生肖的不同,迎財神的吉時也有所講究,人們會選擇在吉時進行,並確保家中電燈全部亮起,以示迎接財神的到來。此時,家裡還會擺放一些象徵財富的物品,藉此迎接好運。
撈魚生

撈魚生是新加坡春節餐桌上的一道必備佳肴,尤其是在大年初七(人日)當天,大家會圍坐在一起,享用這道寓意「年年有餘」的美食。現如今,撈魚生已不再僅限於初七,春節期間的任何聚會中,大家都會撈魚生,祈願新的一年生意興隆、步步高升。在撈魚生時,大家會一邊高舉筷子,一邊祝願自己在新的一年財運亨通、好運連連。
避年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新加坡人選擇在春節期間出國旅遊,利用這個機會避開拜年、派紅包等節日慣例。新加坡的農曆新年通常有兩天公假,若是碰上周末,便能享受四天的連假。雖然有些人出國是為了避年,但也有許多人選擇全家一起出遊,繼續保持團聚的意義,換個環境迎接新的一年。
掛蒜

福建人保留了「掛蒜」的習俗,用紅紙將兩顆蒜包起來,掛在家門口或客廳里,寓意「有得算」。這象徵著家中財運亨通,所有事務都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蒜與「算」諧音,這個習俗也傳遞著「順順利利」的吉祥寓意。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在融合傳統和創新中,展現了濃厚的地方特色。無論是美味的肉乾、充滿好運氣的「換柑」傳統,還是熱鬧非凡的舞獅與賞燈活動,每一項習俗都充滿了濃濃的年味與期待。如果你也有自己家鄉的春節習俗,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一起傳遞這份節日的歡樂與祝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