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鼠年即將到來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攪亂了中國人迎接新春的喜悅。截止到2020年2月19日,本次冠狀病毒的發生地武漢已確診44412例,中國大陸確診74281例。
「我願意為你,擋在疫情之前!」
面對肆虐的病毒,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醫務工作者奔向疫區,成為「逆行者」,援助武漢。
在武漢23家定點救治醫院中,專門負責收治新冠狀病毒肺炎患兒的武漢兒童醫院是一個非常特殊存在——「這裡都是新生兒和產婦,感染風險更大」,醫護人員所承擔的抗疫任務十分艱巨。
截止到2月8日,共有19名患兒在該院接受治療,他們中最大的12歲,最小的不到兩個月。為了救治這些幼小的生命,20餘名醫護人員每天奮戰在一線,24小時日夜守護,但由於防護用品消耗頻次高,醫療物資緊缺成了醫院們的一大難題。
「口罩還剩多少?」
「儘量不吃飯、不上廁所,爭取一天只用一套防護服……
除了面對人與人直接感染的風險壓力,醫護人員還要為專業防護服的短缺而焦慮。

(武漢兒童醫院的醫生正在救治患兒)
2月18日下午16點,一份承載著14個新加坡小學生的公益捐贈包裹,在記錄全球創始人的新媒體——艾問(iAsk)的組織下,送往正在生死博弈抗擊疫情的武漢兒童醫院。
疫情牽動著海內外中華兒女和全球人民的心。
在這場中國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新加坡政府及企業、民間對中國慷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2月4日,新加坡紅十字會(SRC)發動捐款捐物,助華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加坡外交部繼而宣布,新加坡政府撥款100萬新幣(約506萬人民幣)作為種子基金,支持新加坡紅十字會的義舉。

(資料來源:新加坡外交部官網)
除了現金,新加坡政府同時還貢獻藥品、醫療用品及試驗專用的試劑盒。
在政府以身作則,以遠超以往的力度馳援中國的感召下, 新加坡民間也紛紛積極籌款。
新加坡的企業更是積極響應號召。
新加坡企業維星醫療科技(Novena Global lifecare)的聯合創始人羅彌倫和羅爾偉通過旗下子公司,多方調集其在新加坡、東南亞等地醫院和診所的庫存及採購,捐贈了合計100萬件的醫療物資給中國。這些醫療物資中包括大量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服、隔離面罩、手套等防護的用品和各類溫度計、消毒劑,都是目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亟需的物資。
據了解,維星醫療也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首個向中國進行捐贈的外國醫療機構。
不只是大人,孩子們同樣伸出了自己稚嫩的援手,獻出自己的愛心。
來自新加坡美國學校(Singpore American School)與新加坡德威學校( Singapore Dulwich College)的14名中小學生,也通過艾問(iAsk)向武漢捐贈醫療物資,盡己所能,為抗擊中國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12歲的宜然在新聞上看到武漢的情況後,主動向母親提出:「我想把所有的零用錢拿出來,並且聯繫同學朋友一起捐贈物資給武漢。」
「把所有的壓歲錢都捐出去了,你會不會感到失落?」
「一點也不會,我很開心,能幫到武漢的醫生們。」正在上二年級,年僅8歲的文馨回答到。
「在新加坡美國學校里,學生們來自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武漢的疫情出了之後,我剛開始很擔心會出現一些種族歧視的輿論,擔心會出現對中國人的排斥,事實與我想的相反。學校的很多外國人,都來問我怎麼把口罩捐到武漢去。」正在上高二的雅麗對於學校客觀看待疫情、多伸援手的宣傳感到溫暖。
很快,學生們的捐贈達到了11萬人民幣,家長們則帶著善款去尋找符合規範的供應商。
「我找過很多家國外口罩廠商,特別難訂到貨,後來有個新加坡的朋友推薦給我一家做隔離服的企業,才聯繫到貨源,最後通過艾問的平台對接到了武漢兒童醫院。」家長紀女士表示。
「最開始我們跟廠商聯繫,採購了大概1000件隔離服跟消毒液,對接到了武漢的兒童醫院,我們事先和廠家確認,廠家將樣本發給醫院確認隔離服是否符合醫用標準,花了幾天時間。之後,我們才加訂了第二批物資,通過艾問人物的平台對接,把物資寄給了武漢普仁醫院。」家長趙女士說到。
「希望武漢疫情能早日過去,醫護人員能早點和家人團聚!」自發組織同學捐款的宜然期待,能早點去武漢吃熱乾麵。
記者也採訪了本次新加坡小學生援助武漢行動的組織者——艾問(iAsk)的創始人艾誠,她表示:「我們通過採訪和鏡頭見證了這次戰疫中,新加坡對中國的患難真情,讓人感動。我們會繼續連結新加坡的愛心人士和中國醫院,期待中國早日戰勝病毒,恢復生產生活。」
長期以來,艾誠始終積極投身公共公益事業,曾連續多年被授予中國公益大使獎。在此次疫情危機下之下,她亦作為民間志願者積極參與其中,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將把艾問iAsk打造成了抗疫捐獻物資流通的超級對接平台。

(艾誠在第七屆中國公益節上獲頒「中國公益大使」稱號)

(艾誠聯手黃山旅遊對當地小學進行定向捐助)
在全中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戰「疫」之際,艾問在第一時間啟動《艾問人物·誰在抗疫》慈善計劃,通過捐資和報道的方法,風雨同行,共克時艱,自覺踐行社會責任,共同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據艾誠透露,目前該系列慈善活動成果顯著:自疫情爆發至今,艾問已於全中國近百家一線抗擊疫情醫院取得了聯繫,收到大量物資緊缺需求反饋;與此同時,作為全球創始人辦公室,艾問也在積極協調世界各地醫用物資生產工廠,並聯合企業進行定向捐贈,目前已成功向一線抗擊疫情醫院捐贈多批醫用口罩,呼吸機,試劑盒等緊缺物資。
艾誠表示,自己也希望向那些一直通過創新創業助力這場戰鬥的創始人們致敬。「此時此刻,絕不是我們極其無力的時候。所有的創新都來自於肩負使命的你我。讓大家用正能量的方式重視這次疫情,讓更多有影響力的人加入進來,為抗擊疫情奉獻一份力量。希望《艾問人物》可以繼續同步提供創新性傳播服務,共同探索在特殊時期的企業責任與創新發展!」

(活動發起人艾誠與捐助學生的祝福)
截止發稿為止,由上述14位中小學生捐助的後續四批物資,共計1455件醫療防護用品,也已經在艾問(iAsk)的協助下緊急裝上飛機,發往武漢等地。

這些承載著新加坡小學生簽名和愛心的防護服,不僅代表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國際主義精神,同樣也連結著新加坡小朋友和武漢小朋友同舟共濟的美好友情。
對此,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也稱讚新中人民共同抗疫的友情,並表示:2020年是新中關係重要的一年,兩國將慶祝建交30周年,期待疫情穩定後的兩國開展一系列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