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你怎麼看待在坡坡工作「壓力山大」問題

2019年11月08日   •   5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工作的小夥伴們~

你們覺得

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

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嗎

照片來自海峽時報

根據

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完成的

《2019年360°幸福指數調查》報告稱,

約92%的新加坡人

都感受到來自工作的壓力

比全球平均的84%要高。

照片來自月旦故事

每天面臨著領導,客戶

帶來的壓力

越來越多的「工作族」開始變得

「喪」起來

照片來自Tara Booth《Sadness》

《華匯》

是由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籌劃,

創辦的中文雜誌。

本期的「你說我說」將聚焦

新加坡工作時間長短問題

看看他們的看法,

然後來發表你的觀點吧~

本期的「你說我說」話題

新加坡屢屢被評為「人均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新加坡人力部指出,截止至2018年9月,新加坡員工平均工作時長為44.9小時,比2015年的47.1小時稍低了一些。

不少在新加坡工作的小夥伴都抱怨,在新加坡工作「壓力山大」,實際工作時長往往和官方給出的數據不符。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辦公室和家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即使是在下班時間,也要隨時盯著客戶郵件,電話,文件等不斷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其他人有何高見?

照片來自愛德華.蒙克「Melancholy」

關於本期「你說我說」的話題,

他們是這樣說的:

01

符績豐

自僱人士

作為自僱人士,特別是像我從事設計工作,是很難固定在朝九晚五的模式。我會儘量在工作時間內完成,但一般都會超 出一兩小時。在趕工的高峰期,早上吃了一個brunch(早午餐)就趕去公司,有時候工作至凌晨一點才回家。

工作再多,我寧可在公司加班也不會帶回家。我覺得工作的時候要專注,休息的時候儘量放鬆,才能平衡生活。

最怕的是,客戶不會自動自覺,坐在我的身旁「陪」我工作。從好的方面看,可以按他們的意見修正,但不好的是,他們這麼一坐就拖長了時間,明明說好一小時,但更多時候會拖長時間,而我又不能趕客。

工作再忙,我也不會犧牲生活品質。所以每當我完成一個大型的項目後,便會利用周末到周邊國家旅遊幾天鬆弛一下,為自己充電。

我的設計工作,只要一台電腦就行了,但我度假從不帶電腦。有一次,客戶叫我帶電腦出國,被我拒絕了。身度假,心也要度假,我不想在享受沙灘陽光的時候還擔心工作。當然,客戶不會這樣想,電郵和簡訊還是絡繹不絕,幸好電郵沒有連線到手機,所以對我沒有影響。客戶是很難拒絕的,但是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禮貌地向他們說不。

02

黃祖祥

新媒體營運總監

我曾在人力資源業工作近10年,我認為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人,對工作時間的長短會有不同概念。

如果是藍領,他們多以勞力與時間換取工資,多做多賺。據我所知,一些外地人來新加坡,本就以賺錢為目的,他們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抱怨的。

比較多埋怨的,應該是工作時間較有伸縮性的服務業,或是一些以業績,目標作為衡量標準的白領。我接觸過的一些製造業的經理或銷售人員,為了趕貨達標,即便不是自己的工作範圍,也不得不親自下場幫忙完成,所以難免有時間被侵占的感覺。

很多時候,他們就是被一些有的沒的瑣碎事侵占了時間,再加上一些應酬,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也就不多了。

另外,現在通訊設備便利,即便工余與家人用餐,或是跟女朋友看電影時,也會接到老闆或客戶的簡訊,煩不勝煩。其實,收到後不一定要馬上回覆,決定權在於自己,所以不必給自己添加壓力。

我認為,我們應該對工作多一份熱情與使命感,而不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那就不會那麼在意時間了。不過,話說回來,時間並不等同效率,拉長工作時間不一定會有高效率,關鍵在於自己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我能將三天的事情擠在一天內完成,為何不?

03

馬玉

招募公司老闆

最近長子進入畢業實習階段。天剛亮,他連早餐都不吃就跑去上班了。晚上我都要睡了才聽到他開門回家的聲音。問他怎麼工作這麼長時間?他答說:「太多東西要做」。平心而論, 吃點苦權作鍛鍊,從學習中積累經驗也無不可。可是作為母親,心裡非常失落家成了孩子的酒店。

回看自己,前幾年拚命工作, 一人頂二人。那時年輕些,體力腦力都能連續作戰。可是現在一晚沒睡覺,便覺體力不支。表面上在辦公室八九小時,實際上常常要把工作帶回家。工作好像永遠做不完,大家都說電腦化了,應該很有效率。的確,科技加快了速度,也磨掉了人的耐心。不管是公司內,還是外面的客戶,都恨不得馬上得到答案。於是大家都進入高壓狀態,一旦電腦故障,就是災難。很多人出現亞健康狀態,甚至疾病纏身。

據說馬雲在一次會議中說:我們應該慶幸還有996的工作。顯然,他的潛台詞是有份工作就應該滿足了。姑不論他的講法對錯,作為公司老闆,肯定了解人員培養是有成本的,要減少人員流動,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成了非常值得商榷的事。

我們常說金錢買不來幸福。我們花很多時間在辦公室,甚至把工作帶回家,智慧型手機能查電郵,查資料,雲儲存隨時調動資料,手機成了辦公室,在家隨時可以辦公。在家辦公表面上是和家人在一起,實際上家和辦公室的界限模糊了,家的味道漸漸淡了。

和家人共享生活,為家人打造美好生活是很多人為之奮鬥的目標,然而為了這個目標把時間花在工作上,不能和家人真正地生活,那麼我們奮鬥的目的又何在?

我還是期望我的孩子能把工作留在辦公室,回家一起吃晚餐。

04

任佳星

新聞從業員

說起工作時間,我覺得偶爾的加班,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經常如此,而又不是個人能力的問題,那可能是制度或管理上的偏差。

996工作目前在本地不是普遍現象,將來也不可能,因為這裡的國情與內地很不一樣。這裡的工作機會多,選擇也多,如果覺得受不了過長的工作時間,大不了換工作罷了。可在國內,特別是深圳的一些網際網路公司,996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公司文化,所謂到處楊梅一樣花,即便是換工作也改變不了整個大氣候,員工基本上的選擇不大。

我個人對996的看法是,如果不是一種常態,而是為了完成某一項任務偶爾為之,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在新加坡還沒有忙碌到996,但是不合理的加班倒是經常看到的。我有個從事金融業的朋友,便經常在周末被老闆叫回辦公室工作。且不論他沒得到任何時間或金錢上的補貼,最不公平的是他的私人時間被侵占了。

我發現本地的一些中層管理層也經常超時工作,可能因為人手不夠,為了完成工作而不得不親力親為。久而久之,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職責的工作,也因為自己的「勤奮」而變成工作常規。長此下去,他們的生理、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固然是為了減輕成本,但因而造成雇員身體吃不消,導致整體的生產水平受到影響就得不償失了。

05

張雨彥妍

律師樓合伙人

新加坡的工作時間過長?我倒覺得還好。

如果跟西歐高福利社會相比,本地的工作時間當然顯得略長,可如果跟中國比較,本地人就太幸福了。有的行業還可以拿OT(超時工資),還有固定的年假,福利已經不錯了。

在我來新加坡之前,我在北京的律師行任職,工作合約上雖然說好是朝八晚六,可我從來沒有準時下班過,做到午夜十一二點是等閒事,而且還要打卡

周六還要進行組織學習與電話會議之類的,主要是學習不同的案例,各人對案件的看法及對法律運用的理解進行討論。

長時間逗留在辦公室形成了一種文化,即便是有些人在工作時間內把工作完成,也沒多少人會離開,他們寧可多逗留一會兒。年假也有如虛設,沒有多少人請假。久而久之,這樣的職場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透不過氣。

相比之下,本地的工作時間更具靈活性,而且不需打卡,只要把工作做好即可。我剛來這裡時,在一間本地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同事們都是準時上班,準時下班的。無論多忙,還是擁有私人時間。哇,當時的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當然,工作壓力還是有的,但不是來自於工作時間的長短,而是在於客戶的滿意度與自身的承辦能力。

簡單一句,這裡的工作環境算是天堂了,應該知足。

快來留言吧~

對於新加坡工作時間長短問題,

你有什麼

獨到的經驗和見解?

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觀點,

《華匯》將選擇

其中代表性言論發表在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