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對抗「冠病-19」的這場戰爭,今天仍在奮力頑抗。 但,70多年前的今天,新加坡在另一場戰爭中淪陷了。
1942年2月15日,英軍投降,日軍占領了新加坡。那天,是大年初一。 為了提醒人們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新加坡把2月15日這一天定為「全民防衛日」(Total Defence Day)。
自從有「全民防衛日」以來,恐怕沒有一個2月15日比2020年2月15日更讓人對全民防衛的重要性有貼身體會,尤其是社會防衛、心理防衛、經濟防衛這三個環節。
「冠病-19」疫情影響著每一個人,尤其前線醫療人員,更是身心俱疲。 為了給前線醫療人員打氣鼓勁,白沙—榜鵝集選區幾個議員與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攜手,給他們帶去了溫暖和鼓勵。

新加坡內政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國會議員孫雪玲一早到了盛港綜合醫院。盛港綜合醫院有床位1000個,是集大型醫院(general hospital)、醫療中心(medical centre)和社區醫院(community hospital)為一體的綜合醫院。醫院現在收治了三個「冠病-19」病人。

孫雪玲給盛港綜合醫院前線醫療和護理人員送去來自公眾的寄語和手工藝品,表達他們對前線醫療人員的支持和感謝。這些寄語和手工藝品來自七所學校的學生,包括政府小學、幼兒園和一些私立託兒所,也有一些是公眾自己到基層組織單位取卡片自行填寫的。
孫雪玲接受《新加坡眼》採訪時說,人們向她反映,說自己看到前線人員異常辛勞,很想為他們出一分力,因此讓小朋友們通過富有創意的方式,給前線醫療人員送上自己做的小卡片和小擺設,給他們進行鼓舞和打氣。

這個活動由社區自動自發,特別有意義。

讓小朋友們參與其中,不但讓他們學習防疫,也讓他們學習友愛互助的社會價值觀。



(這位名叫Ziqri的小朋友說:「對世界來說,你是個護士;對你的病人來說,你是英雄。」)
孫雪玲之後來到盛港綜合診療所和榜鵝綜合診療所,與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簡稱「宗鄉總會」)會長陳奕福等人,向社區診療所的醫療人員送去慰問品。
陳奕福受訪時說,宗鄉總會有不少會員是商家,他們有資源,願意在此非常時期貢獻力量,表達對醫療人員的關愛。他說,不久前見到社會上有一些人對前線醫療人員不友善,因此宗鄉總會決定聯合會員的力量,為他們鼓勁。
這次宗鄉總會準備的慰問品包括清涼解熱的涼茶、綠豆、薏米、風油精等。 慰問團隨後到了白沙綜合診療所,該區國會議員再諾、國務資政張志賢也前來助陣。 張志賢曾任海軍總長、教育部長、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副總理。自2011年起,張志賢也曾經擔任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新方聯合主席,與他搭檔過的中方聯合主席有王岐山、張高麗、韓正。
最後,科普一下。前文提到,新加坡人到了今天對全民防衛的重要性有貼身體會,尤其是社會防衛、心理防衛、經濟防衛這三個環節。 什麼是社會防衛?一言以蔽之,社會防衛就是各個社群求同存異,團結一致,就如《新加坡信約》所說:「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
什麼是心理防衛?用新加坡貿易工業部長陳振聲的話說,那就是「遇到困難時,我們是否驚慌地保護自己,還是應該團結起來保護彼此,尤其是我們當中的弱勢群體?」
他指出,「全面防衛「六個環節中,最可貴與無價的就是建設心理防衛,它也是六個環節中最具挑戰性的。
什麼是經濟防衛?確保在戰爭時期或國家面臨威脅時,經濟能照常運作,日常生活儘可能保持正常。
自1984年起,「全民防衛」的概念推行至今已36年。36年後,新加坡人面對 「冠病-19」疫情挑戰時的表現,是全民防衛政策至今最重要的考卷。
對了,昨天傍晚620pm全島響起了公共警報,大家聽到了吧? 那屬於民事防衛的一部分。 有機會繼續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