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到煮炒檔口打包炒飯,身上卻只有100元大鈔,老闆將電子付款的SGQR碼通過手機直接發送給老太太的女兒,
女兒用PayLah!等付款應用掃描了收到的QR碼,就輕易轉帳給老闆。
從此以後,沒跟老太太住在一塊的女兒便經常通過這個便捷的方法,遠程為母親訂餐並進行電子付款。

(圖片來源網絡)
煮炒檔老闆譚凱文(36歲)從顧客學到使用SGQR電子付款的方法,用於處理今年的農曆新年年夜飯座位的預定,
顧客不必大老遠來到檔口下定金,只要用手機掃描煮炒檔發過去的SGQR碼,就可遠程付款了。
曾在本地著名中餐館工作16年,還當上了行政總廚的譚凱文,2016年轉戰咖啡店,開起煮炒檔。
短短四年里,他在全島開了11個煮炒檔口,旗下的煮炒連鎖店品牌包括華龍魚頭爐、食鮮坊以及Piping Hot。
譚凱文所有煮炒檔從去年就開始使用SGQR電子付款,他說:「現在用現金的人確實越來越少,
電子付費就占了我們營業額的60%,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檔口一天收入是2000元,當中有1200元是來自電子付款的。」
譚凱文說,使用電子付款做生意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心應手,他也是邊做邊學習,摸索如何去更好地將電子付款融入煮炒生意的運作中。

(圖片來源網絡)
年長人士未必跟不上科技步伐,第二代小販關錦武(32歲)發現,不少年長者其實非常願意學習電子付款,
也很快上手,他60歲的父親到攤位幫忙時,操作起電子付款系統也得心應手。
無論對顧客還是攤販,電子付款都不難學,關錦武(右)在白沙中小販中心開的攤位,有八成顧客是用電子付款。
目前在白沙中小販中心經營「黑鍋台灣料理」的關錦武說,無論是顧客還是攤販,學習使用電子付款其實並不困難,目前光顧其攤位的顧客有八成是用電子付款。
七年前,關錦武正式接手父親在食閣營業了12年的攤位,三個月前,他與太太搬出冷氣食閣,到小販中心繼續經營,同時開始在攤位使用SGQR電子付款系統。
他說:「也許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顧客現在都不願用現金,可能因此提高了國人對電子付款的接受度。」

(圖片來源網絡)
數碼小貼士:攤販可如何採用全國統一的SGQR電子付款平台?
數碼大使會走訪100個國家環境局屬下的熟食中心與巴剎、組屋咖啡店及裕廊集團工業區的食堂,攤販可向數碼大使詢問詳情
使用身份證、有效的環境局或食品局執照,以及銀行結單向IMDA登記申申請
在5月31日之前登記,並完成至少20宗電子付款交易,還能獲得現金獎勵
若有疑問,可撥電6377 3800,IMDA詢問中心的客服人員會親自指點迷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