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國家象徵」推出60周年,新加坡推出全新版國歌《前進吧,新加坡!》,於昨天上午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階梯上首次演奏!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說:
「在這變化多端的年代,重新將國旗、國徽和國歌的意義介紹給國人,是很重要的工作。」
全新版國歌
新加坡國歌是由作曲家朱比賽創作,有4種語言,但是一般上是以新加坡國語——馬來語演繹。

國歌原本在網絡上有4個版本可以下載,分別是完整版交響樂、刪減版交響樂、合唱團版以及鋼琴獨奏版。之前演奏的,是由新加坡音樂家潘耀田在2001年所改編的版本。為了讓國歌配合大部分新加坡人的音域,國歌從原本的G調改為較低的F調。
而最新版本,音調和2001年版本相同,沒有重新編曲,但是採用先進的器材錄製,音質更好。
同時新加坡交響新青年合唱團以及兒童合唱團的加入,也為它注入了更多活力。很多人聽完覺得,比老版本更加莊重和大氣!
60年前的新加坡

60年前,也就是1959年的12月3日這一天,是新加坡自治邦首任元首Encik Yusof bin Ishak就職的日子,新加坡也在當天推出邦旗、邦徽和邦歌。
在新加坡1965年獨立後,之前的邦旗、邦徽和邦歌也就升格為國旗、國徽和國歌,以及其他的「國家象徵」(National Symbols)如信約、國花、「獅頭標誌」等也在之後陸續誕生。
新加坡國旗

新加坡國旗,又稱星月旗。紅色代表了平等與友誼,白色象徵著純潔與美德。
新月圖案表示新加坡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而五顆五角星則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
據新加坡前總統李光耀說:
「在制定國旗時,華人民眾希望效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國旗上加五顆五角星;而穆斯林為主的馬來民眾則希望在國旗上有一個月亮圖案。」
為了照顧不同種族的需要,五角星和月亮都被設計在了新加坡國旗上。
新加坡國徽

新加坡國徽的中間是一個紅色盾牌,盾牌上有與國旗上相似的白色新月及五顆五角星。盾牌左右分別為腳踩著金葉、同時站立著的獅子與老虎。
盾牌下為寫著國家格言「MajulahSingapura」(「前進吧,新加坡」)的馬來文的藍底金字綬帶。
盾牌上的紅色代表了平等與友誼,白色象徵著純潔與美德。新月表示新加坡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而五顆五角星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
獅子象徵新加坡,老虎象徵馬來西亞,兩者共同象徵著新、馬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
新加坡國家信約

在之前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新加坡曾有一段社區緊張和種族騷亂的時期。因此在不同種族和宗教的公民之間樹立共同的身份和歸屬感,變成了一種迫切的需要。
信約由新加坡前副總理拉惹勒南所寫,他以「一個國民、一個新加坡」的願景草擬了信約,成為新加坡的國民身份認同和國家精神的象徵,讓新加坡人民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共同向目標邁進。
新加坡魚尾獅

獅子象徵著新加坡三個國家價值觀:勇氣,卓越和實力。而且,新加坡的名稱本身源自「 Singa Pura」(意為「獅子城」)。
魚尾獅雕像最早是由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的,於1971年塑造成一座獅子頭、魚身、魚尾的雕塑,魚尾獅高8.4米,獅子頭頂部長2.3米、寬1.7米,身重40多噸,全身由混凝土製作,表面覆蓋上陶瓷鱗片,而眼睛則是紅色的小茶杯。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是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
公元14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王國」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途中來到了新加坡。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此島取名「新加坡」,在梵文中即「獅城」的意思。
新加坡國花

國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也是該國國民人格美德的體現。
說起新加坡國花,很多人脫口而出「胡姬花」。其實,胡姬花只是蘭花的別稱,蘭花千萬種,新加坡的國花,真正的名字叫「卓錦·萬代蘭」。寓意為「卓越錦繡、萬代不朽」。
胡姬花不僅美還非常的堅韌。即使在最惡劣的條件下,胡姬花都能常年開出燦爛的花。
從1962年開始,新加坡用到訪外國元首、貴賓的名字為培育的胡姬花新品種命名,這也成為了新加坡的一種「國禮」。
這些新加坡國家標識你都認識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