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大眾減少攝取鹽和飽和脂肪,衛生部與保健促進局從2027年中起,擴大營養標籤和廣告禁令的適用範圍。包裝鹽、醬料、調味料、快熟面和食用油將分為23類,並按鈉、飽和脂肪和糖含量,分為「A」至「D」的營養等級。

衛生部自2022年12月起,率先針對包裝飲料推行營養等級標籤(Nutri-Grade)計劃,一年後擴展至現泡飲料,規定業者須為飲品標示A至D的營養等級,並對最不健康的D級飲料實施廣告禁令。
這兩項措施促使市場上飲料的平均含糖量降低,也減少國人的糖分攝取。去年8月,衛生部宣布將措施擴大至鈉和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盼進一步降低本地人患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比率。 鈉的主要攝取來源是鹽、醬料、各類調味品和快熟面;飽和脂肪則主要來自食用油。

以最不健康成分決定營養等級標籤
根據擴大後的營養等級標籤計劃,從2027年中,本地銷售的包裝鹽、醬料、調味品、快熟面和食用油,將按鈉、飽和脂肪和糖含量,分為「A」至「D」的營養等級。其中,廠商須為C和D級產品貼上標識。不同種類的產品也將根據主要和次要成分分級。
雖然23種不同種類的產品中,主要成分是鈉或飽和脂肪,但也可能含有過量攝入會影響健康的次要成分,如糖。當局分別評估產品的鈉、飽和脂肪,以及糖含量後,根據導致最終評級、最不健康的成分反映在標籤上。
例如,若一款醬料的鈉含量為A級、飽和脂肪含量為B級、糖含量為C級,最終的營養等級標籤將標示C級,糖含量百分比將反映在標籤上。如果三種或兩種成分都是C級,則先反映納、再是糖,最後是飽和脂肪。

同時,當局會針對現有的包裝和現泡飲料營養標籤的細節做出調整。目前,在全脂牛奶中,標籤上顯示的百分比是0%糖,但因飽和脂肪含量,分級卻是C級。為了讓信息更一致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標籤上會反映飽和脂肪的百分比。
針對納入計劃的23種產品,當局也將修訂它們的較健康選擇標籤(Healthier Choice Symbol),讓它與營養等級標籤保持一致。所有帶有較健康標籤的產品的營養分級,都將會是A級或B級。
當局也會對最不健康的D級產品,實施廣告禁令,減少不健康的產品廣告對消費者偏好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