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舞台上,新中關係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周五,新加坡外交部發言人透露了一則重磅消息:應中方誠摯邀請,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將於11月24日至29日,踏上他的第15次中國之旅。

圖源:臉書
這位曾經的新加坡掌舵人——李顯龍,在長達20年的執政生涯中,先後14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成為同期訪華次數最多的外國領導人之一,更是見證了中新關係的每一次飛躍。今年5月15日,接力棒從72歲的李顯龍手中傳遞給了年輕一代,51歲的黃循財接任總理兼財政部長。然而,卸任並未讓李顯龍淡出公眾視野,他在外交和公共事務的舞台上依舊活躍如初。
就在今年10月,李顯龍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上,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親和力,激勵著新加坡的年輕一代深入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一次,他的中國之行,又將揭開怎樣的中新合作新篇章?讓我們緊跟李顯龍的腳步,一同探尋14次訪華中的重要事跡。
推動新中關係實現兩次重大升級
在李顯龍任內,新加坡和中國雙邊關係實現了兩次意義非凡的升級,2015年升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到2023年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這一歷程猶如一座宏偉的里程碑,見證了中新兩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共同努力與攜手前行。

圖源:臉書
2023 年,「高質量」 與 「前瞻性」 這兩個關鍵熱詞的注入,為新中兩國關係賦予了全新活力。新加坡期望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並且在未來,雙方還有望拓展在戰略層面的合作。
經貿關係向來是新中關係中的璀璨亮點,在李顯龍 2023 年的訪華之旅中,更是有力推動雙方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邁向更高的自由化水平。回溯到 2008 年,中國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18 年,雙方再度攜手,簽署自貿區升級協定,大幅提升了貿易便利化、原產地規則、經濟技術合作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的規則水準。

2012年李顯龍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永鼎廣場種了一顆樹,圖源:臉書
在卸任前夕,李顯龍多次提及中國,他表示,新中兩國共同開展了多個意義重大的政府間合作項目:2024 年,蘇州工業園項目將迎來開展 30 周年的重要時刻;天津生態城項目也已走過輝煌的 10 年;而在他擔任總理的 20 年間,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更是成功啟動,這一切都充滿著無限希望。
在 2023 年訪華前夕,李顯龍還擲地有聲地表示:「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的中國,這是其他國家必須坦然接受的現實,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愈發巨大,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也顯著增強。」
兩次到訪中共中央黨校發表華語演講
2005年和2012年,李顯龍兩次受邀到訪中共中央黨校發表華語演講,成為中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這樣的禮遇在訪華的外國政要中是罕見的。他以嫻熟的雙語能力和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和讚譽。

圖源:臉書
在演講中,他用華語與中國高級幹部交流,展現出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熱愛與尊重。這種交流方式,如同架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樑,拉近了中新兩國人民的心靈距離,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信任。
李顯龍的祖籍在廣東梅州,在 2003 年 11 月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上,主持開幕的李顯龍幽默地向參會嘉賓說道:「我並非潮汕人,而是大埔客呢,不過茶陽和大埔離潮汕很近,所以有人戲稱我名義上算是潮汕人。」
作為 「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自幼就沐浴在父親帶來的政治與文化影響之中,李光耀極為重視孩子接受華文教育,正因如此,李顯龍度過了長達 12 年的華校學習時光。李顯龍可不僅僅熟練掌握中文哦,他還通曉粵語、客家話等多種地方方言呢。
足跡遍布中國二三線城市,深入探訪
李顯龍的中國之行充滿了豐富的內涵和意義,他的行程不僅僅局限於與中國高層的會晤和出席重要峰會,更包含了對中國各個城市的深入探訪。他的足跡遍布中國大地,除了到訪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他也多次前往外國領導人較少踏足的二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

2013年,李顯龍晚餐後在天津河邊散步,圖源:臉書
他曾在短時間內密集訪問重慶、長沙、武漢、上海和蘇州等城市,親身感受不同地區的發展脈搏,甚至還去長沙參觀過綜藝節目的錄製現場。在長沙前往湖北赤壁的途中,他特意搭乘武廣高鐵,親自體驗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深刻領略中國在交通領域的卓越成就。
這種深入實地的考察方式,讓李顯龍對中國的認識更加全面、立體和深刻。他不僅看到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感受到了中國各地豐富多彩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百態,這為中新兩國在更多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對中國歷史的熱愛
李顯龍對中國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中新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動力。他曾到訪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湖南博物館、三國古戰場赤壁、三星堆遺址等歷史文化勝地,每一處都留下了他對中國歷史的敬仰和思索。

圖源:臉書
2004 年 5 月,李顯龍以新加坡副總理身份訪華。當時,中國副總理用廣東樂曲《步步高》祝賀他即將接任總理之位,而李顯龍則以蘇軾《水調歌頭》里的 「高處不勝寒」 巧妙回應。時任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感慨道:「他呀,不僅精通中文,還對中國文學了如指掌,所以他對中國的理解那是相當有深度的。」
在前往赤壁的旅途中,他與身邊的人暢談三國故事,對蘇東坡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經典作品如數家珍。他對出土文物和古代碑文的仔細端詳,體現了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珍視和探索精神。
此次訪華意義重大
李顯龍卸任新加坡總理後,擔任國務資政一職。雖然不再擁有實權,但他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他的繼續留任,為新加坡帶來了寶貴的價值和智慧。李顯龍此次訪華,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從時間跨度來看,為期六天的訪問實屬非比尋常,這充分表明他此次來中國有著極為重要的使命和任務。

黃循財參加G20峰會,圖源:臉書
此次訪華可以與不久前中方與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重要國際會議期間的會晤緊密結合起來。雙方在那次會晤中氛圍融洽,新加坡方面在諸多問題上給出了積極的表態,為中新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黃循財表示新加坡完全理解中方在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當行為,堅定恪守正確原則。同時,新加坡願意與中國在多邊領域加強協作,共同反對保護主義,推動貿易投資更加便利化、自由化,為地區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
中新關係的新期待 新加坡作為東協的重要成員,在地區合作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新合作對於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雖然個別國家在地區事務中採取了不當行為,但新加坡等絕大多數東協國家都將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致力於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新加坡憑藉自身較高的發展水平,在東協內部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新加坡作為外貿驅動型經濟,高度依賴外部市場。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中新兩國可以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從時間上看,李顯龍此訪恰逢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中新明年將迎來建交35周年的兩大節點。從某種角度來說,李顯龍此次訪華可以看作是中新會晤的延續,其目的很可能是進一步強化中新關係。
外界預計,李顯龍在華行程將覆蓋多個議題,包括中新關係發展、高層戰略溝通、雙邊務實合作、地區和全球事務等。李顯龍作為中新關係的老朋友,他的出面有望為兩國合作帶來新的機遇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