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新中关系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周五,新加坡外交部发言人透露了一则重磅消息:应中方诚挚邀请,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将于11月24日至29日,踏上他的第15次中国之旅。

图源:脸书
这位曾经的新加坡掌舵人——李显龙,在长达20年的执政生涯中,先后14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成为同期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更是见证了中新关系的每一次飞跃。今年5月15日,接力棒从72岁的李显龙手中传递给了年轻一代,51岁的黄循财接任总理兼财政部长。然而,卸任并未让李显龙淡出公众视野,他在外交和公共事务的舞台上依旧活跃如初。
就在今年10月,李显龙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亲和力,激励着新加坡的年轻一代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次,他的中国之行,又将揭开怎样的中新合作新篇章?让我们紧跟李显龙的脚步,一同探寻14次访华中的重要事迹。
推动新中关系实现两次重大升级
在李显龙任内,新加坡和中国双边关系实现了两次意义非凡的升级,2015年升级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到2023年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这一历程犹如一座宏伟的里程碑,见证了中新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同努力与携手前行。

图源:脸书
2023 年,“高质量” 与 “前瞻性” 这两个关键热词的注入,为新中两国关系赋予了全新活力。新加坡期望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并且在未来,双方还有望拓展在战略层面的合作。
经贸关系向来是新中关系中的璀璨亮点,在李显龙 2023 年的访华之旅中,更是有力推动双方在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迈向更高的自由化水平。回溯到 2008 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8 年,双方再度携手,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大幅提升了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经济技术合作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规则水准。

2012年李显龙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永鼎广场种了一颗树,图源:脸书
在卸任前夕,李显龙多次提及中国,他表示,新中两国共同开展了多个意义重大的政府间合作项目:2024 年,苏州工业园项目将迎来开展 30 周年的重要时刻;天津生态城项目也已走过辉煌的 10 年;而在他担任总理的 20 年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更是成功启动,这一切都充满着无限希望。
在 2023 年访华前夕,李显龙还掷地有声地表示:“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这是其他国家必须坦然接受的现实,它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愈发巨大,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显著增强。”
两次到访中共中央党校发表华语演讲
2005年和2012年,李显龙两次受邀到访中共中央党校发表华语演讲,成为中新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这样的礼遇在访华的外国政要中是罕见的。他以娴熟的双语能力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和赞誉。

图源:脸书
在演讲中,他用华语与中国高级干部交流,展现出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交流方式,如同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拉近了中新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李显龙的祖籍在广东梅州,在 2003 年 11 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上,主持开幕的李显龙幽默地向参会嘉宾说道:“我并非潮汕人,而是大埔客呢,不过茶阳和大埔离潮汕很近,所以有人戏称我名义上算是潮汕人。”
作为 “新加坡国父” 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自幼就沐浴在父亲带来的政治与文化影响之中,李光耀极为重视孩子接受华文教育,正因如此,李显龙度过了长达 12 年的华校学习时光。李显龙可不仅仅熟练掌握中文哦,他还通晓粤语、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呢。
足迹遍布中国二三线城市,深入探访
李显龙的中国之行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他的行程不仅仅局限于与中国高层的会晤和出席重要峰会,更包含了对中国各个城市的深入探访。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地,除了到访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他也多次前往外国领导人较少踏足的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

2013年,李显龙晚餐后在天津河边散步,图源:脸书
他曾在短时间内密集访问重庆、长沙、武汉、上海和苏州等城市,亲身感受不同地区的发展脉搏,甚至还去长沙参观过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在长沙前往湖北赤壁的途中,他特意搭乘武广高铁,亲自体验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深刻领略中国在交通领域的卓越成就。
这种深入实地的考察方式,让李显龙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全面、立体和深刻。他不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感受到了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百态,这为中新两国在更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对中国历史的热爱
李显龙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中新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动力。他曾到访广州的黄埔军校旧址、湖南博物馆、三国古战场赤壁、三星堆遗址等历史文化胜地,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对中国历史的敬仰和思索。

图源:脸书
2004 年 5 月,李显龙以新加坡副总理身份访华。当时,中国副总理用广东乐曲《步步高》祝贺他即将接任总理之位,而李显龙则以苏轼《水调歌头》里的 “高处不胜寒” 巧妙回应。时任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感慨道:“他呀,不仅精通中文,还对中国文学了如指掌,所以他对中国的理解那是相当有深度的。”
在前往赤壁的旅途中,他与身边的人畅谈三国故事,对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作品如数家珍。他对出土文物和古代碑文的仔细端详,体现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视和探索精神。
此次访华意义重大
李显龙卸任新加坡总理后,担任国务资政一职。虽然不再拥有实权,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他的继续留任,为新加坡带来了宝贵的价值和智慧。李显龙此次访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时间跨度来看,为期六天的访问实属非比寻常,这充分表明他此次来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黄循财参加G20峰会,图源:脸书
此次访华可以与不久前中方与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重要国际会议期间的会晤紧密结合起来。双方在那次会晤中氛围融洽,新加坡方面在诸多问题上给出了积极的表态,为中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循财表示新加坡完全理解中方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当行为,坚定恪守正确原则。同时,新加坡愿意与中国在多边领域加强协作,共同反对保护主义,推动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自由化,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新关系的新期待 新加坡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在地区合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新合作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个别国家在地区事务中采取了不当行为,但新加坡等绝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新加坡凭借自身较高的发展水平,在东盟内部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新加坡作为外贸驱动型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中新两国可以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从时间上看,李显龙此访恰逢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中新明年将迎来建交35周年的两大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李显龙此次访华可以看作是中新会晤的延续,其目的很可能是进一步强化中新关系。
外界预计,李显龙在华行程将覆盖多个议题,包括中新关系发展、高层战略沟通、双边务实合作、地区和全球事务等。李显龙作为中新关系的老朋友,他的出面有望为两国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