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加坡共有7118對夫婦離婚或宣告婚姻無效,比前一年增加了0.2%。
整體來看,2014年至2022年間的離婚數量大致穩定。然而,去年新結婚的伴侶數量卻比2022年減少了3.7%,從2萬9389對下降到2萬8310對。

這一趨勢反映了近年來結婚人數的變化。2022年是自1961年以來,最多新人註冊結婚的一年,這與當年新加坡放寬防疫措施,更多情侶得以共結連理有關。
要理解新加坡的婚姻市場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人口統計與婚姻趨勢
近年來,新加坡的結婚年齡有所推遲。許多男女選擇在事業穩定後才結婚,這通常意味著他們在30歲左右才開始考慮婚姻。
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選擇單身或不婚的比例也在上升。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單身率尤其在高學歷人群中更為明顯。
性別比例與擇偶標準
在某些年齡段,特別是30歲以上的女性中,存在較高的單身比例。這導致了婚姻市場上男女比例的不均衡。
隨著教育水平和經濟獨立性的提高,女性的擇偶標準也在上升,要求更高的學歷、收入和社會地位等。
政府政策與社會支持
新加坡政府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婚姻和生育,如提供購房津貼、育兒補貼和婚姻介紹服務等。政府還推出了一些旨在促進結婚和生育的政策,例如婚姻和家庭計劃(Marriage and Parenthood Package)。
婚介公司和在線婚戀平台在新加坡也很普遍,幫助人們找到合適的伴侶。
社會文化影響
雖然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但傳統婚姻觀念仍然存在。一些人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壓力,認為婚姻是人生必經之路。然而,現代思維的影響也在增強,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
經濟因素
新加坡的高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使得許多人在結婚前需要確保經濟上的穩定,這也是推遲結婚的原因之一。
現代職場競爭激烈,許多人在職業生涯早期專注於事業發展,而推遲婚姻和生育計劃。
生育率
儘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新加坡的生育率仍然很低。許多夫婦選擇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而不是更大的家庭。
根據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布的《家庭趨勢報告》,民事婚姻的下降主要原因是25歲至34歲的男性,以及20歲至29歲的女性結婚人數大幅減少。去年註冊結婚的25歲至29歲以及30歲至34歲的男性,分別減少了7.8%和4%。
而註冊結婚的20歲至24歲以及25歲至29歲的女性,則分別減少了9%和6%。回教婚姻也有所減少,主要因為20歲至29歲的回教男女註冊結婚人數減少。

本地人結婚年齡也逐漸推遲。去年首次結婚男女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1歲和29.5歲,比10年前的30.2歲和28.1歲有所增加。推遲結婚年齡可能與人們追求更高學歷、更穩定的職業和經濟基礎有關。
儘管離婚率有所上升,但《家庭趨勢報告》顯示,婚姻未滿10年就解除婚約的累計比率有所下降。
在2012年註冊結婚的夫婦中,婚姻未滿10年就解除婚約的比率為15.3%,相比之下,2005年註冊結婚的夫婦這一比率為17%。這表明近幾年結婚的夫婦中,婚姻的穩定性有所增強。
年齡65歲及以上的獨居年長居民人數,去年達7萬8135人,比2013年的3萬5160人增加了超過一倍。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對於年長者的照顧需求也在增加。衛生部推出的樂齡SG計劃(Age Well SG)致力於幫助年長者保持活躍,與社會維持聯繫,避免孤獨感。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一項調查發現,多數新加坡家庭具備韌性。超過八成受訪者的家庭韌性指數達三分及以上,表示他們相信自己與家人有能力應對逆境,共渡難關。

此外,65歲及以上的年長者中,82.5%反映在需要看護或處理日常事務時會尋求家人支援。家庭在提供第一線援助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加坡的婚姻和家庭結構正在經歷顯著變化。雖然離婚率略有上升,但結婚的總體趨勢趨於穩定,婚姻未滿10年解除婚約的比率有所下降。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結婚年齡的推遲,社會對家庭支持和年長者照顧的需求也在增加。通過提升家庭韌性和提供更好的社會支持,新加坡可以應對這些挑戰,維持一個健康、穩定的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