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職員入駐反詐騙中心讓Carousell能更及時地同警察部隊交流詐騙趨勢,並立即做出應對策略。(陳斌勤攝)
(新加坡訊)即使沒有前例,但電商平台Carousell在發現「假泰勒絲演唱會門票」的報案激增後,半天內做出包括新加坡在內六個區域全面禁售泰勒絲新加坡演唱會門票的決定。
為儘早介入干預和預測詐騙風險,本地最大二手電商平台Carousell在2024年1月30日派職員入駐反詐騙中心,是首個入駐中心的電商,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發揮了反詐騙的效用。
Carousell欺詐管理和糾紛項目經理曼因德爾(Maninder Nagpal)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禁售的決定對Carousell來說並不尋常,是經過層層考慮做出的決策。
反詐騙中心高級調查員法哈娜(Nur Farhanah Ismail)指出,反詐中心在2月底發現關於假泰勒絲演唱會門票的報案激增,經過分析和評估後迅速通知Carousell,建議平台方採取應對行動。
曼因德爾隨即通報公司內部進行評估,發現平台內類似的反饋雖小幅增加,但風險預測顯示接下來數周類似的騙案有上升的趨勢。
在權衡利弊後,Carousell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決定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六個市場,全面禁售泰勒絲新加坡演唱會門票。
曼因德爾指出這個決定涉及法務、商業、運營等多個部門,在過去沒有先例,還要全面考量所面臨的後果。
「Carousell當時最大的顧慮是,這會不會讓真實的賣家失去賣票的機會。但考慮到平台用戶保護自己的能力,我們認為全面禁售是合理的,因為我們也不想用戶買到假演唱會門票。」
曼因德爾指出,泰勒絲演唱會迎來大批海外訪客,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騙。此外,Carousell觀察到演唱會開始前的兩個星期,通常是詐騙分子利用粉絲的需求饑渴,引誘他們在網上購買門票的時機。而後續的媒體報道也證實,不少假演唱會門票的受害人都來自海外。
她說,售賣演唱會門票和其他品類不同,Carousell作為第三方平台無法替買家鑑定真偽。「門票的銷售取決於主辦方和售票代理與買家直接簽訂的條款條例,平台不了解也沒有權力執行這些第三方協議,更無法驗證門票的真實性。」
但從2023年10月起,Carousell已為門票和房地產品類啟用Singpass實名註冊制,雖然驗證買家身份屬實不等於門票屬實,但至少能在發生詐騙時,給警方提供重要的線索。
Carousell也將內部的交易付款功能擴大到這一項品類中,讓買家在平台內付款,如果貨不對板,平台方就能把款項退回給買家;藉此打擊買家給了錢,賣家卻沒有出票的問題。
平台全面禁發QR碼與連結 並強制所有買家驗證手機號碼
此外,Carousell已全面禁止發送QR碼和連結,並更精準地屏蔽可疑信息或暫停可疑用戶。
Carousell還強制將手機號碼驗證擴展到所有買家,並在檢測到戶頭有新設備登錄時,要求所有登錄都必須進行「雙重認證」(2FA)。
曼因德爾強調,全面禁售泰勒絲新加坡演唱會門票的決定屬於個別案例。「將來,Carousell將以詐騙風險的潛在程度和規模、用戶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用戶安全為基準做出決策。
「這起事件是Carousell入駐反詐騙中心和警方互相交換信息,打擊詐騙以來最有代表性的案例。」
對逾400可疑戶頭進行干預
反詐騙中心設立初期,派職員入駐的主要是各銀行,Carousell是第一個入駐的電商。自1月30日入駐以來,已經對超過400個可疑戶頭進行了干預。
法哈娜說,反詐騙中心和銀行合作的重點在於追回款項,和電商則更多在於如何通過交換信息,制定保護措施,教育和保護消費者。
「電商和銀行的性質不同,受到的管制也不同。在與Carousell信息共享中,更注重的是早期干預和預測風險,以讓平台能夠超前且更好地優化交易環境。」
曼因德爾同意公眾的教育格外重要,因為二手平台的難度在於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我們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平衡嚴格的管制和對消費者友好的操作環境。」
繼Carousell之後,電商Shopee也在3月入駐反詐騙中心。法哈娜說,反詐騙中心希望擴大和各界的合作。及時的信息交換除了能協助受害者止損和快速攔截詐騙外,也能讓企業走在詐騙趨勢的前頭,做出更全面、更有前瞻性的決策來預防詐騙。
圖/文:取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