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業市場在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好轉,居民就業恢復情況比預估來得好。

勞動市場報告顯示,去年新加坡居民就業人數實際增加1萬4900人,略超冠病疫情暴發前的水平。(檔案照)
人力部前天(3月16日)發布的勞動市場報告顯示,去年新加坡居民就業人數實際增加1萬4900人,略超冠病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整體就業方面,新加坡去年就業總人數減少16萬6600人,是2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萎縮。這主要是由於外籍員工就業人數銳減,減幅多達18萬1500人。
由於政府撥款大力支持就業,去年的平均居民失業率雖然從2019年的3.1%上升至4.1%,但低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4.3%與2003年沙斯疫情期間的5.2%。
人力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走訪淡濱尼巨人霸級超市後受訪時說,儘管就業市場形勢開始扭轉,但各種風險因素仍存在,例如全球邊境重新開放速度緩慢,僱傭補貼逐漸減少並由招聘獎勵計劃取代,這些都給新加坡經濟和企業帶來一定壓力。
她強調,工作技能不匹配的問題須繼續努力克服。 「矛盾的是,如果求職者對就業市場的復甦持樂觀態度,他們可能會堅持尋找更接近期望的工作。」

根據報告,去年12月職位空缺對失業者的比率攀升至0.77,比同年9月的0.63高,但仍處於僧多粥少的情況。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共有5萬6500個職缺,是自前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職缺較多的崗位包括在公共行政與教育、信息與通訊、衛生與社會服務等行業的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以及製造業和建築業的非PMET職位。
楊莉明說,職位空缺增加顯示勞動需求正在復甦,人力部的首要目標是繼續推動新加坡人就業。
僱主仍在自動自發招聘
她也提到,招聘獎勵計劃反應熱烈,獲聘人數比「新心相連」就業與技能計劃的受益人數高,顯示僱主仍在自動自發地招聘,反映了市場的韌性。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表示,目前新的工作機會大都傾向於臨時或兼職的性質,接下來全球局勢的發展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
她說:「隨著全球加速落實疫苗接種,復甦趨勢到今年下半年變得更加穩定,這可能會加強僱主的信心,在接下來數月和數個季度增聘固定員工。」
記者:蘇文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