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非常特別的「母親」!
第一隻出生在新加坡的中國大熊貓叻叻,在新加坡的「媽媽」——鄭婷妮!

(圖:來源自網絡)
鄭婷妮照顧大熊貓已有近10年的,可說是新加坡的「熊貓媽媽」,她自己也是一名母親。
她發現其實照顧動物和照顧小孩,有時還真的「異曲同工」!
鄭婷妮自凱凱和嘉嘉在2012年來到新加坡後,就開始照顧它們至今,加上去年剛出生的叻叻,鄭婷妮可說是它們一家三口在新加坡的「媽媽」。
鄭婷妮目前負責管理熊貓部,也帶領熊貓護理團隊,「我們就是確保把它們照顧得好,也會進行一些飼養和醫療方面的訓練」。

(圖:來源自網絡)
鄭婷妮和團隊需要在熊貓的日常行為和飲食方面收集數據,確保它們的健康。
而在河川生態園的大熊貓竹林展示區,她與團隊也會讓熊貓進行「豐榮」活動,意思就是採取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的措施,比如將食物擺放在展示區里的不同區域,讓它們模仿在野外覓食。
她與團隊也需要和一些國際組織合作交流,交換一些飼養方面的知識,還有開展一些研究,這是為了確保的飼養程序最佳。

(圖:來源自網絡)
對於鄭婷妮來說,日常的壓力也不小。
她說:「照顧熊貓,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這個動物是人人會很關注的。我們也有很多利益相關者。」
「大家都有不同的期待,所以需要在這期待中,確保它們的福利是最佳的,我覺得這是對我來說是比較有挑戰的,也比較有壓力的。」
鄭婷妮育有一名8歲的兒子和一名6歲的女兒。她說:「我記得我跟我朋友說過,當一個熊貓飼養員的時候,能培養你當父母能力。」
她說,照顧熊貓有時就像照顧小寶寶,除了每幾個小時就會吃東西,吃完了它們就會睡覺,鄭婷妮說:「真的很像小嬰兒一樣,每幾個小時需要喝奶,需要睡覺來成長!」
動物和小孩一樣,也有各自的性格和特點,需要「因材施教」,「所以你要教導它們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就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教它們,也要根據他們的性格和特點來教導。」

(圖:來源自網絡)
鄭婷妮一路看著凱凱、嘉嘉長大,直到去年8月誕下叻叻,可說是一起走過不少里程碑。
鄭婷妮在去年也親眼目睹了嘉嘉的生產過程,還記得當時的心情是「有點緊張,也有期待」。
「嘉嘉是第一次做媽媽,所以也不知道她對幼崽有怎麼樣的反應,所以當我看到它小心翼翼地把幼崽撿起來,然後抱在懷裡的時候,我覺得很有滿足感。」

(圖:來源自網絡)
鄭婷妮與嘉嘉相伴九年半,彼此間的信任不言而喻,「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當我從嘉嘉的身邊,能取出幼崽,然後交還給它的這個過程。」
「就是她信任我能把幼崽拿走,也不會傷害它的幼崽,她也沒有對我有什麼攻擊感或者反感。」
「嘉嘉剛來到新加坡的時候,比較害羞,有時候也比較頑皮。然後看到它生了幼崽,它是特別累的,可是它還是特別關注幼崽的叫聲。
叻叻一叫,嘉嘉就會起來,然後來照顧它、喂它奶,我覺得嘉嘉在母性的本能方面的發展是特別快的,所以連我們中國的夥伴也說,它是個特別好的媽媽。」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