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玲調職但疑問猶在 分析員:私企聘用議員時應更謹慎

陳佩玲將出任Grab公共事務與政策主管。(圖:Grab Singapore, Facebook/Tin Pei Ling)
儘管Grab已經將陳佩玲調任企業發展部,但人們對她最初獲聘處理公共事務相關職位,以及是否能客觀履行議員義務仍存有疑問。
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訪問的分析員指出,這次事件也將警惕私人企業和有公共職務者,在聘用或應聘可能帶來利益衝突的職位時,務必更加謹慎。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雖然Grab先處理潛在的利益衝突「比沒有處理更有幫助」,但為何一開始要雇用陳佩玲擔任新加坡公共事務與政策總監職務的疑問仍然存在。
他說:「Grab應該知道這將引起利益衝突的問題。」
分析員:民眾的擔心合理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系副教授陳慶文認為,即使將工作角色改為企業發展總監,人們仍然會懷疑陳佩玲角色是否真的會像Grab說的那樣受到限制。
他表示,調整的舉動可能反而加強了公眾對潛在利益衝突的擔憂,而這是合理的。
陳慶文說:「我不認為此舉對Grab有幫助。它反而可能證實,這項任命確實有問題,從一開始就涉及利益衝突,雖然事實並非如此。」
Grab 昨天發布的聲明表示,在擔任企業發展總監的新角色時,陳佩玲將不參與新加坡的公共事務和政策工作,也不代表 Grab 與我國政府官員進行公共政策討論。
受聘後處理訊息時須「格外小心」
對此,專門研究企業監管的國大會計學教授Mak Yuen Teen說,陳佩玲在處理身為國會議員和政府國會委員會(Government Parliamentary Committee,簡稱GPC)所獲得的訊息時,必須「格外小心」,尤其是跟Grab相關的訊息。
「可能還是會有人認為她是否能完全客觀,說到底,人們的看法很重要。」
分析師表示,國會議員因民眾不滿而調整私企職務的事件並不普遍,但這可能和Grab公司及陳佩玲的形象有關。
陳慶文說:「我認為如果陳佩玲是在一家慈善機構擔任政府關係和公共事務的角色,反應應該會很不一樣。」
他補充說,Grab昨天的舉動也將塑造一個先例,即議員不應該在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崗位上工作。
分析師們提醒說,公司在聘請有利益衝突的職務承擔者時必須更加謹慎。同樣的,議員們也應該注意他們在私企中職務,避免造成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