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唐振輝在國會中宣布,國家文物局將於國慶節當天正式將政府大廈前的大草場列為國家古蹟。

(就是這個草場)
文物局指出,政府大廈前的大草場見證了許多重大的國家事件,其中就包括新加坡1965年宣布獨立。文物局也開始準備新加坡第二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的提名工作。
文物局將諮詢文化遺產從業者,文化代表、專家和學者等,索取他們針對潛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看法。以下是其中幾個被提名的文化項目:
1. 胡姬花栽培
作為新加坡的國花,胡姬花是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徵之一。同時,自1965年起,新加坡就開始了世上獨一無二的「胡姬花外交」政策。
什麼意思?每當培育出新胡姬花品種時,當局便會用用到訪新加坡的外國元首或貴賓的名字,來為這些新品種命名。

(圖源:Pixabay)
2. 妝藝大遊行
妝藝大遊行定在每年農曆新年期間舉行,已有40多年的歷史。這項精彩盛大的活動,卻能同時匯聚新加坡不同文化背景的眾多表演者、參與人潮和觀眾群全都熱情地參與其盛。這項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表演包含了絢麗多彩的花車、舞龍和高蹺,令人目不暇給。
據說當年的起源也正是因為本地政府對燃放鞭炮以驅邪的春節傳統習俗下了禁令,因此改而以同樣喧譁熱鬧的 「妝藝大遊行」 取而代之。

(圖源:Pixabay)
3.歌台文化
歌台一般是在空曠的場地進行歌舞表演,只為博台下的公眾一笑。歌手們在台上勁歌熱舞,吸引了大批民眾圍觀。表演都是由商家或廟宇免費向公眾提供的娛樂,作為酬神或遊蕩人間的鬼魂的娛樂活動之一。
由於是在在空曠的場地進行的表演,因此民眾在看露天表演時可以隨意走動、吃零食、甚至站在台邊觀看。台上唱歌時,台下也可以大聲嬉笑,吵鬧,沒有人會幹預或約束,形式十分自由。

此外,大家知道嗎?2020年12月26日,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當時,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也在臉書上同步宣布了這項喜訊。文物局指出,小販文化是全新加坡人最不陌生的日常。
申遺小販文化過程
2018年2月,新加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
2018年,李總理宣布申請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政府成立申遺提名委員會,共14位成員。
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環境局和全國商聯總會共同領頭,提交申遺文件。
2020年,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項目,其中25個獲評估團推薦。
2020年12月,新加坡小販文化成功申遺。
目前有超過460個項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