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工地。圖:法新社/ROSLAN RAHMAN
隨著我國放寬防疫措施,重開邊境的,已有一些建築客工返回本地的工地開工,但同時也有一些過去兩年一直都在本地工作的客工選擇回家,造成建築公司仍面臨嚴峻的人手問題,以致一些工程仍無法如期完成。
根據TODAY報道,一些建築公司透露,部分員工因久困本地,在邊境開放後就選擇回家與家人見面,所以雖然有客工返回工地開工,建築公司依然面對人手問題。
Nan Guan建築公司的董事經理Mr Akbar Kader說,撤銷入境許可的要求,意味著他可以聘請更多客工,但同時也意味著很多客工想回國看望自己的家人。
他說,部分客工過去兩年都無法回自己的國家,如今「我有大概20%的外國工人,當中多數是來自孟加拉和印度的客工,都打算回國探親。」
對此,他打算引進20%或更多的客工,把勞動力補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即便如此,他覺得即使公司的勞動力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需要完成的工作比以前還要多。
「現在我們還是倍感壓力,這也算是雙重打擊吧,一方面有積壓已久得建築項目要完成,再加上市場需求而推出的新項目。現在只希望一切能在六個月里穩定下來。」
Straits Construction建築公司的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Kenneth Loo也指出,雖然人力部長陳詩龍表示,客工的人數已差不多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其實這個基準已因工程項目所流逝的時間而改變了。」
他說:「有新的工程項目,也有之前沒能完成的,所以所需的客工其實是更多的。」
新客工缺乏經驗
此外,建築公司也透露,雖有客工進來,但多數是新手,需要先接受培訓才能投入工作。受訪建築公司也指出,培訓新工人的成本相比疫情前也顯著提高,需要納入出發前的檢測或居家隔離等行政工作的費用。
Kenneth Loo說,因為有經驗的客工回國,新的員工需要培訓,變成技術層面出現落差。
CHH Construction System的執行董事Mr Nelson Tee認同Mr Akbar Kader所說的,自己超過30個客工中,就有八、九個要回國探親,而他在同期只請到了六個新客工。
「情況是改善了,但新客工畢竟缺乏經驗,我們還得送他們去接受訓練。有經驗的離開,沒有經驗的進來,生產力和成果都受影響。」
營運成本顯著增加
引入新客工的成本顯著增加,也是一個令本地建築業者頭痛的問題。
Adf Construction的董事長Ms Foong Yu Han指出,在需要入境許可的期間,帶一個客工到我國工作的成本多達3000元,當時,勞工需要接受14天隔離以及接受幾次冠病檢測,所有的費用都是僱主要承擔。
今年3月份開始,當局簡化了聘請客工的程序,但僱主仍需要支付至少1400元的費用才能引進一個客工,這比疫情前的所需費用高出許多,假設來的新客工提前解約,僱主的這些開銷也無從報銷。
她說,希望有關當局如建屋發展局等政府機構,能分擔部分費用以降低成本。
Kenneth Loo也指出這些只是成本增加的部分因素。「另一個業者擔心的問題是不斷上升的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