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在新加坡召開的這場會議及隨後的聯合聲明,被香港《南華早報》稱為「本周亞洲外交的最重要內容」;會議的主題,被法新社、美國著名財經媒體CNBC、亞洲新聞台等國際媒體直截了當地報道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協議」——而中國在其中的引領和推動,在國際上也獲得普遍關注。
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開門見山呼籲道:現在談判已進入關鍵時期,我們要再接再厲,保持積極勢頭,踢好「臨門一腳」,力爭明年達成協定。「這將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使本地區各國人民儘早受益。」李克強說。
「中國支持的RCEP貿易協議談判進入最後階段,期望2019年達成」,英國路透社當天晚間以此為題報道了這場會議及成果。報道稱RCEP這一貿易協議達成後將覆蓋全球近一半人口、全球貿易的40%、全球GDP的近三分之一。
新加坡媒體引述東協輪值主席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話稱,今年在推進RCEP談判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談判「接近終點」。目前,參與談判的16國已完成了7個章節的磋商,談判任務完成度提升到接近80%。
日本共同社第一時間發出快訊,稱各國領導人對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表示歡迎,他們發表了「力爭2019年達成妥協」的聯合聲明。

RCEP於2012年首次提出,已經進行了24輪談判。媒體分析,要談妥如此龐大的自貿協定必會面對挑戰。此外,RCEP參與國是非常多元的經濟體,有一定的複雜性。「對一些國家而言,這會是首份與彼此達成的自貿協定,但一旦達成,當中的利益極大。」亞洲新聞台引述李顯龍的話分析稱。
對此次談判成果,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陳振聲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就如我們有20個杯子要裝滿水,7個已裝滿,但其餘的並非空杯,有可能也快滿了。我們能說的是今年確實取得顯著進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RCEP談判邁入最後階段,有望明年完成所有環節的商討,這將是16個參與協定國向全球明確發出的致力於維護多邊貿易的「強有力信號」。
對於中國在其中的推動作用,法新社在一篇文章中專門寫道,中國總理李克強多次表示,他希望會談能夠「突破天花板」,將區域貿易「推向新的高度」。
美聯社報道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這是在一個關鍵時點開會」,「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情緒正在上升,這可能對區域和全球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各國有必要繼續推進談判進程,儘可能取得最大進展」。
日本共同社則注意到安倍晉三首相的積極呼應。「在保護主義升溫的情況下,RCEP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報道引述安倍的話稱。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對東協國家來說現在不應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應進行多邊對話以解決貿易問題」。
國際媒體評價,這場會議合作與善意傾向明顯。德國新聞電視台稱,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是未來經濟的中心,儘管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變化,但各方正在新加坡展示自信。
「未來在於RCEP。」印度貿易部長對法新社記者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