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
新加坡人花在電子遊戲上的時間,
高居亞洲榜首!
根據《今日報》的報道,美國內容交付網絡公司Limelight Networks對500多名新加坡人進行調查後發現,他們每個星期花大約7個半小時打電子遊戲;日本和韓國人則少過7個小時。

截圖自TODAYonline
在全球,德國和美國人打電子遊戲的時間最長,新加坡人緊跟在後。
受訪的新加坡遊戲玩家們表示,他們多數是用手機打電子遊戲,超過半數的人因此睡眠不足,有的則廢寢忘食,甚至是犧牲和朋友相聚的時間。
儘管如此,有六成的玩家表示,從不在工作時間內打電子遊戲。

新加坡玩家喜歡在YouTube和Twitch平台上觀看電競比賽,有超過66%的玩家表示每周都會在線觀看,近10%的人每周觀看時間超過7個小時。這意味著比在電視上觀看其他傳統節目的時間還要多。
提及電子遊戲,過往人們基本都是持負面的態度,現代人「機不離手」的情況並不罕見,如果沉迷遊戲,甚至有可能算是一種病態,並需接受治療。但是在合理的區間內,玩電子遊戲通常是種休閒活動,如今甚至也可以是賺錢工具。
「電子遊戲競技」
其實就是一場大規模的電子遊戲比賽。玩家會組織隊伍,根據自己喜歡的遊戲,進行團隊和個人技巧訓練,最終參加電子競技一較高低,就好比籃球或足球運動員一樣。所以電子競技也可能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列入奧林匹克項目。由於它的獎金非常豐富,如今受到不少玩家的關注和追捧。
即使曾經遭受無數冷嘲熱諷,電競行業一直在發展、在崛起,就連曾經視電競為害的中國,也開始在電競領域高歌前進!
而新加坡和電競這對CP,我是站定了!

去年12月,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造訪了雷蛇總部,並在Facebook上傳了此行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他戴上雷蛇耳機,一手握滑鼠,另一手按鍵盤,全神貫注盯著電腦螢幕玩《守望先鋒》,看來似模似樣。這張照片一出爐便上了社交媒體頭條,四天內被轉發超過1500次。
根據Newzoo(一家主要關注遊戲行業的國際市場研究公司)的研究發現,以新加坡為首的東南亞是該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擁有超過950萬的電子競技愛好者。
東南亞擁有超過950萬的電子競技愛好者,這個數字到2019年還將翻一番!
電競熱潮爆發的部分原因在於,電競被正式列為2022年亞運會競技項目。在亞洲玩家最集中的幾個地區,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紛紛成立了電競學院,給電競選手傳授戰略和技術。

東南亞地區的電競市場蓬勃發展,使得本土和國際公司紛紛尋求進入該市場的途徑。
而新加坡的電信服務商新電信(Singtel)更是在2018年10月首次主辦區域電子競技比賽「PVP電競大獎賽」(PVP Esports Championship),公司在活動上與五家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開發並擴大電競方面的業務,誓言在東南亞地區打造蓬勃的電競生態環境。

電子競技的粉絲觀看一場2017年由Garena在曼谷舉辦的一場錦標賽,Garena正是新加坡Sea Group旗下的遊戲和數字娛樂平台。(圖片來源:Forbes)
據統計,新加坡目前有多達50萬人參與電競。大部分是業餘玩家。職業選手則有20多位,比六年前多出了一倍。不過不少父母擔心,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投入的話,可能將來找不到工作,工資不是很理想。雖然前線玩家一般職業生涯短暫,但在這領域,幕後也有不少發展機會。比如轉戰經紀人、活動主辦者,培訓師、直播員等……
如今電子競技遊戲如同其他運動,能讓玩家培養技能,以成為職業選手,到世界各地參賽爭取殊榮。
新加坡電子競技和線上遊戲協會(Singapore Cybersports and Online Gaming Association,SCOGA)在全國青年理事會的支持下,於2017年成立電子競技學院「Esports Academy」,增進學員玩電子遊戲的技能,為他們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同時提升人們對電子競技遊戲的認識。

圖片來源:SCOGA Esports Academy
學院設在國家圖書館內,希望在未來三年里為2000名學員提供電子競技培訓,並栽培部分學員成為職業玩家。學院所提供的課程屬於短期課程,每堂課的時長為三至四小時。
「有些家長不贊同孩子玩電子遊戲,認為孩子容易玩上癮或荒廢學業,但事實證明,有很多玩家畢業自優秀大學或事業有成……電子競技不同於純粹玩電子遊戲,它帶有比賽元素,玩家必須如運動員般勤於訓練,才能參賽贏得獎金,將遊戲發展成本身的事業。」——SCOGA主席邱進航
而這所電競學院更與三家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它們分別是私人教育中心Informatics Academy、遊戲視頻直播公司Twitch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
這些機構都將提供學院相關的架構、計劃及設施,讓學院更好地為學員提供電子競技相關培訓,培育出新一代的職業電子遊戲玩家。
此外,電競學院還在和《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以及西班牙瓦倫西亞足球俱樂部進行接洽,探討合作可能。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職業玩家,但若他們有興趣,並下定決心從事電子遊戲相關行業,同樣能有一番作為……
不久以前,以電子遊戲競技為職業謀生,在亞洲仍是不可想像的概念。但隨著全球電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有望在三年內達到15億美元,新加坡也開始了培訓年輕人成為專業電競選手。

不過以電競為事業,
對年輕人而言是明智的選擇嗎?
若是在早幾年時,
大部分人都會給出否定的答案,
如今我們則可以自信的回答:
「追隨自己的夢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