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這個瞬息萬變的小島上,更不可能。想要安穩,唯有跑的比時代,行業快才能獲得!

聽從了前輩的話,我準備拿政府資助考一個資格證,證多不壓身。
前路仍然是迷茫,我想這就是growing pains,成長的煩惱。人到中年,仍在成長,而我歷經的所有磨難,都是希望我女兒少一些growing pains......」
在新加坡,千萬別小看中年男人
看了這些中年人的故事
椰子不禁想起了
開計程車的新移民博士
千萬別小看在新加坡
開計程車的中年男人
他可能是中科院的碩士
史丹福大學的博士

如果你查新聞報道,可能很難查到這個名字,但是如果去google學術上搜索,你會發現蔡博士的論文。
被引用過上百次,他在學術界有不小的影響力。然而,這一切很難和駕駛席上,頭髮泛白的司機Uncle聯繫到一起。
55的蔡教授在A星工作,在分子與生物細胞研究院擔任首席研究員長達16年,這在新加坡也算是罕有的「鐵飯碗」了。
然而,他卻在55歲時突然被解僱。

原因不出奇,有網友根據他在blog了文章,得出了結論。
「Uniquely Singapore」新加坡特有的,但沒有明確說怎麼回事。他簡略的講了一點。大致是說,本來他在研究所里乾得好好的,但是數年前幾個來自西方的「大牛」進入管理層後,把那個地方搞得烏煙瘴氣,管理混亂。
儘管他在這個地方奉獻了小半輩子,最終還是被解僱,而且沒有任何補償。
失業後,他積極尋找新的工作,按說這樣的資歷,這樣的學歷,找工作不難,他卻處處碰壁。
這,可能是因為他失業時的年紀,55歲。這樣尷尬的年紀,趕上2008年金融危機,那時候新加坡職場猶如是一片荒地,到處都是饑渴的求職者。
他擠在年輕小伙子堆里,顯得愈發的蒼老了。

據他所說,當時放眼全島來看,唯一還招聘的行業,就只有計程車司機了。年過半百的他,考了駕照,上了路。
也許是搞科研多了,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觀察記錄,並且試圖找出規律和道理。
上路不久,他也開始學年輕人寫blog記錄他開計程車時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天馬行空的事。
有芽籠的女孩,醉漢,還有普通人。那些市井當中的故事,那些社會底層的軼事,讓他blog一下子火了。

時隔多年,他的blog已經關閉
當然,這和他是一個科研者有關係,那些故事都非常引人入勝,觀點獨到!精緻的文筆,流暢的文章吸引了眾多讀者。
在後來,媒體紛紛來採訪他,他成了新加坡人盡皆知的博士司機。
最後,他還出了一本書:Diary of a Taxi Driver。

蔡博士調侃自己,可能是世界上的唯一開計程車的博士。很多人也為他感到惋惜,覺得他應該回到學術界。
但是,他覺得這樣也不錯,專心寫作偶爾開開計程車。

他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

這些故事很新加坡
這是,是一個不養閒人的地方
中國新移民的博士
可能曾經有著固有觀念
以為去了政府部門
就像是公務員一樣
有了鐵飯碗
但你永遠不知道
明天會發生什麼
鐵飯碗會碎
生活會變得一地雞毛

然而,蔡博士故事
卻給那些在小島上經歷
中年危機的人最好的啟發
逆境時不需沮喪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新加坡不相信眼淚
只相信努力!

生命本身就是
這樣互惠的過程
選擇新加坡,我們縱然
面對 負擔和壓力
但我們依然有創造
更有 傳承和責任
2019年你還在島上生活嗎?
無論過去的一年裡
是苦澀還是喜悅
讓我們整理好思緒再出發吧
各位椰友,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