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富回鄉了, 帶著誠意撲面而來。
近日,登頂新加坡首富的海底撈創始人、四川人張勇,回到家鄉四川簡陽,以個人的名義為簡陽市捐款1個億。
在捐贈儀式上,張勇表示:「海底撈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成都市委市政府、簡陽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幫助,也離不開家鄉人民的支持和厚愛。」 喝水不忘挖井人,張勇確實應該感謝家鄉人民。
海底撈1994年從簡陽起家,直到1999年才跨出四川走向全國,這5年時間裡,正是家鄉水土把它養大,讓它得以飛出四川,甚至飛出中國。
而對於張勇來說,簡陽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從當年的技校差生到如今的新加坡首富,雖然國籍換了,但他鄉音不改,中國心不變。

中國移民海外的企業家或者富豪確實不少,根據亞非銀行和新世界財富共同發布的統計數據,2019年就有1.5萬財富超百萬美元的人遷移,中國是第一大富豪移出國。
但國籍並不能改變他們的根之所屬,就像若干年前香港歌手張明敏唱的那首《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寥寥幾句簡單的歌詞,唱出了無數中國海外遊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中華兒女不管身在何處,血管里流淌著的永遠是華夏的血液,不管換成了什麼國籍,永遠抹不去作為中國人的印記。
而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張勇,也開始理解了「中國心」的含義。
其實,張勇一直是個家鄉情懷很重的商人,海底撈的高管和員工大部分都是家鄉人,他也帶富了不少跟他一樣出身農村的老鄉。
張勇在技校的同學也真摯地感受到了他對同學的那份情義,有網友爆料,張勇曾為自己患了重病的同學支付100多萬的醫療費,同時還對同學們承諾,如果得了重病無錢治療的,他願一力承擔。 張勇對家鄉的員工照顧也很周到,2011年,張勇在簡陽創辦了通材試驗學校,據說海里撈員工的子女在這個學校可以免費讀書。
學校採取全寄宿制,涵蓋了小學和初中,學生還可以優先考入簡陽中學上高中,那是四川省的一級示範學校。

這次捐款1個億,或許只是張勇回饋家鄉的一個開始,2018年海底撈的首席發展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乘著成都『東進』的東風,未來能將公司總部設立在家鄉簡陽這片沃土之上。」 這不是一句空話,成都正在快速發展,按照規劃,簡陽將作為成都『東進』的主要承載地,有望成為成都對外開放新門戶、現代產業新高地、重要戰略新支點。
這樣的一個地方,是適合海底撈在此生根發芽的,更重要的是,那裡有張勇的根。
當然,張勇的新加坡國籍為他帶來了不少非議,「逃跑論」、「外國人論」不絕於耳,但作為一個商人,或許他並沒有錯。
自2012年起,海底撈的第一家海外店在新加坡開業,到如今海底撈的足跡已經遍布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
我們不知道張勇的新加坡國籍與海底撈在海外的拓展有無必然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火鍋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飲食,真實地代表著一種中國文化的輸出。
而這種文化的滲透,要比出口了多少商品的意義深遠得多。

其實,中國商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兩個企業家曹德旺和宗慶後,也曾為了商業的需要,全家都拿到了美國綠卡,離美國國籍僅一步之遙。
或許我們對企業家的要求,不該只看國籍或者移民這麼狹隘,有位網友說得很好:「不要老看不慣哪個富豪又移民了,如果換做是你,可能都恨不得移民火星」。
還有網友的評價更精闢:「錢是人家合法掙來的,怎麼花,在哪裡花,是人家的自由」。
而退一步講,張勇的錢大多都花在了中國,海底撈總共近9萬員工,每年光是發工資都超過60億,90%的業務在國內,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也有幾十萬。
另外,張勇雖然加入了新加坡,控股公司註冊在了蓋曼群島,但海底撈還是本土企業,海底撈每年貢獻的稅額超過億級。
當然,從情感上來說,改國籍還是張勇身上最大的一個梗,甚至有網友說:「以後不吃海里撈了」。
但實際上,相比用蘋果手機、穿加拿大鵝、開美國特斯拉,可能海底撈火鍋更中國,就算把張勇視為新加坡人,他也捐了1個億,而庫克、馬斯克捐了多少呢? 而俗話說上年紀了才會思鄉,人老了就想葉落歸根,張勇剛到知天命之年,這1個億隻是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