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19日),新加坡政府正式宣布:原定於6月1日結束的阻斷隔離將不會被再次延長。獅城將會著手分3階段逐步解除封鎖,恢復正常生活。

聯合早報 5月20日訊
欣喜地看到,又一個國家可以成功走出疫情陰霾。
但目前來看,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仍是400+,這麼快解封是不是冒進的行為呢?
BBC將新加坡評選為五大最快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國家,依據又在哪裡呢?

答案馬上揭曉。
01
社區傳播基本控制住
三階段恢復正常生活
每日新增大幾百,但社區傳播基本被消滅
過去的5天,新加坡的新增病例數在793,465,682,305,451幾個數據中。這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僅是北京的四分之一的國家來說,仍然是很高的一個數字。
那麼為什麼新加坡敢逐步解禁了呢,這並不是走集體免疫,或冒進保經濟的做法,而是經過了嚴謹評估之後所下的決定。
它與新加坡疫情的爆發形式有關——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建築業的客工宿舍,所有客工宿舍幾乎無一倖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群。因此4月初的時候,新加坡封鎖隔離了所有客工宿舍,疏散客工入住環境更好、人員更寬鬆的地方,並大規模檢測、集中治療客工群體。而社區則採取阻斷措施,呼籲大家不外出、減少病毒傳播。

一個半月過去了,根據新加坡健康部的每日更新數據顯示,存在於社區內的新增感染人數最近幾日都在5人以下,大幾百的新增病例中的絕大多數仍然來自客工宿舍。
因此,客工宿舍仍舊保持其「孤島隔離」狀態,由醫學團體繼續進行集中救治。而社區內的生活工作則將被允許恢復,畢竟國民要吃飯,經濟收入對於國家來說也是頭等大事。
昨晚公布,分三階段逐步解封
對於很多新加坡人來說,昨晚是充滿驚喜的一晚。刷著刷著手機,螢幕上突然蹦出「阻斷隔離不會再延期,6月2日正式解封」;「分三階段放寬封鎖恢復正常生活」等新聞。

為了避免突然的全面解綁導致疫情反彈,而無原因可尋,與大多數國家一樣,新加坡的開放政策也是分三階段進行的。
解禁第一階段
自6月2日起,允許更多關鍵且低風險的經濟活動重啟,學生也將分批回校上課。
1/工作:全國三分之一員工可回到公司上班,四分之三經濟活動恢復,製造業可全面復產。但企業仍需儘可能保持在家辦公,復工企業採取安全管理措施。
2/教育:學校、學前教育分階段重開。中小學應屆畢業年級每天上學,其他年級輪流回校上課。
3/醫學與樂齡活動:專科門診、慢性病治療業、針灸服務逐步允許恢復。樂齡活動中心逐步恢復,但老年團體運動與唱歌活動繼續停辦。
4/國民活動:子女可前往探望父母,但每戶每天只接待一次探訪,且不超過兩人。婚姻註冊恢復,宗教場所允許同戶人家,最多5名前往祈禱。
5/零售娛樂業:此階段仍舊呼籲國人儘量呆在家中,零售業與娛樂場所保持關閉狀態,餐廳仍禁止堂食。體育休閒與非必要社交聚會持續關閉。

解禁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只有當社區傳播率保持低水平、客工宿舍疫情也繼續受控,才可進入第二階段,放寬更多措施。
第二階段或會維持幾個月之久,前期允許小組聚會、堂食等社交活動。學生全面返校,高等學府增加返校人數,補習中心重開。健身房、零售店等在限制人數的前提下開放。
旅遊景點、娛樂活動等人潮密集地將在第二階段後期決定是否開放。

解禁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實現安全國家。
第二階段後,新加坡將自然進入第三階段,但這不意味著回歸到新冠病毒之前的生活,而是進入新常態。持續保持安全距離、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直到找到疫苗或治療方法。
電影院、劇院、酒吧夜店允許開放,年長者可恢復日常活動。大多活動恢復,但限制人數。
可以看來,6月2日除了恢復最基本的工作教育外,其他限制仍舊保持不變。在保證經濟生活的同時,其開放政策相比它國,仍然是相對保守的。

可以看來,6月2日除了恢復最基本的工作教育外,其他限制仍舊保持不變。在保證經濟生活的同時,其開放政策相比它國,仍然是相對保守的。
02
新加坡被評為5大最快恢復國家
為何?看看歷史就知道
五大最快恢復國,新加坡第二
後疫情時代,國家的經濟與民生恢復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新加坡作為一個一切靠進口、貿易與旅遊的小國,先天條件並不占優。但BBC卻將其評選為5個從疫情中走出後,恢復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為什麼呢?BBC給出的答案是:新加坡將在疫情之後,憑藉其穩固的基礎設施、清廉的政府體系、以及平穩的政治走向成功逆風翻盤。
根基穩固的同時,疫情期間的穩健有力的舉措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與好感度的重要原因。一系列措施,讓新冠病毒並沒有在新加坡釀成慘劇,0.8%的病亡率居世界最低國家之一。同時政府對疫情的進展與措施透明度也迎來了國民的信任與支持。「基本上政府負責執行,我們遵守政府政策。」接受BBC採訪的新加坡數據分析師陳女士這樣說道。

其恢復前景樂觀也源自國民的民心所向。在國民一心努力生活的時候,不需要擔心社會騷亂,經濟失控或暴斃街頭等情況。因此新加坡人對未來的前景普遍樂觀。
亞洲四小龍豈非浪得虛名
看看歷史就知道新加坡發展力有多強
有的國家在歷史發展中獨立,有的國家在人民爭取中獨立,而新加坡卻是被動取得獨立的。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了無人可依,無自然資源可談,連淡水都需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小國家。

獨立時的新加坡有200萬人口,人均GDP僅450美元。而1991年,李光耀卸任時,新加坡的人均GDP就已達到14504美元,翻了30倍。經過55年的發展,時至今日的新加坡已是擁有560萬人口,人均GDP64581美元的亞洲4小龍之首了。

從小漁村到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發展能力如此驚人,與其自建國以來堅持的開放政策有很大的關係。新加坡始終堅持的三條原則是:
1/充分鼓勵國家開放與移民,通過外資將技術、管理、市場與人才儘可能多地引入新加坡。
2/使用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在國際舞台上增加競爭力。使之在語言上成為中西溝通的橋樑。
3/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外資。
新加坡迭起的高樓,與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生來就有,而是每一代領導人不停地頒布外資利好政策、遊說外資注入,引進移民與人才,為自己的國民提供收入與先進的技術,而日積月累的。
一步步造就的「新加坡模式」,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新加坡55年來始終堅持的。未來的新加坡,也不會因為疫情而做出極大的改變,對移民、留學生始終是張開雙臂,包容與歡迎的。
看了新加坡發展史,你是否對這個在艱難中穩步前進的國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更大的信心?
無疑,新加坡是未來可期的。

這樣一個穩步發展、政治穩定、社會安全的新加坡,一個堅持引進移民與人才的新加坡,是不是你在「後疫情時代」可以考慮的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