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年連下48小時暴雨,讓碧山—宏茂橋公園被淹沒,不少網友前天(1月2日)在網上曬出公園淹水的照片,並表示淹水後的公園看起來像是「拉茶河」。



(圖源:iridium_hexafluoride 臉書)
而在平日,碧山—宏茂橋公園應是這個樣,綠意盎然,蔥蔥蘢蘢,綠樹成蔭……


(圖源:Samuel Mok 臉書)

有讀者幽默的表示新加坡成了「新加潑」……

儘管淹水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但這個部分的淹水卻是有意設計的。在遇到極端潮濕的天氣下,被淹沒的公園不僅可以幫助全島排水,緩解大量降雨帶來的道路壓力,同時還增加了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從2009年開始,碧山—宏茂橋公園經歷了為期三年的生物工程項目建設,將加冷河從2.7公里延伸成為一條長為3.2公里的自然河道。

(改造前的溝渠,圖源:網絡)

(改造後的溝渠,圖源:網絡)
原來的排水渠道只是一條狹窄的河流,當遇上極端的暴雨天氣時,需要依靠相鄰區域作為輸送通道,才能消散下游大量雨水。
經過重新設計後的河道,與附近的排水溝網相連形成一個泛洪區,不僅延長了河流的長度,寬度也增加了近5倍,這一改變讓河流的承載量也提高了4成,同時在兩岸增加了岩石和植物,使得整體看上去更加的自然。
小科普
泛洪區:江河兩岸、湖周海濱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也是洪水泛濫所形成的沖積平原,又稱洪泛平原。合理利用洪泛區,並結合一定數量的防洪工程,可取得發展社會經濟與減少洪災損失的最優效益。
(圖源:Brice Li Youtube)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