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政治穩定,是否會造成官僚主義的流弊?」這是40年前新加坡大專辯論會的題目。很難想像40年前已經有這麼好的辯題,讓學生各自發揮觀點。
40年後再探討,是否有官僚主義的流弊。我認為依然是個yes or no 的道理。

就新加坡而言,如果40年前已經被認為「長期」,而40年後的今天政治依然穩定,這得歸功於執政黨沒有因長期執政而放鬆怠墮。當然,反對黨的角色也起著催化作用。
目前新加坡的客觀現實是,行動黨的政治維持高度專業化,行動黨政府則頭重腳輕,而且越來越嚴重和明顯。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官僚主義造成「腳輕」問題,違背了行動黨的治國哲學。
Hands on,一個行動抵得上千百個紙上談兵。這不就是我國獨立以來取得成功的要素嗎?
十幾年前我就在個人專欄「還看今朝」發表了一續列民事服務需要改進的建議,這些反饋意見至今都是「原封不動」。

連殖民地時代留下的「格殺勿論」的牌子,這個好像隨時把老百姓當野狗射殺的像征,早就應該丟進歷史的垃圾桶了。可十幾年過去了,「格殺毋論」依然到處張掛,大家都已經習慣麻木了嗎?
忙與盲——上頭非常忙碌,日理萬機。底層照章行事,結果許多應該改進的地方毫無動靜。
隨著人口的密集度增加,有些雙向路段應該改為單向,比如安柏路安柏花園(Amber Road Amber Gardens) 目前的雙向存在安全隱患,而且造成駕駛上的不便。
雙向改為單向可以擴大到丹絨加東路,如切路、東海岸路等,其實全國都應該探討。
40年前,烏節路是雙向,改為單向證明是正確的。

還有,所有汽車出入口的拐彎處,都以九十度弧形設置,這類拐彎點都有明顯的車輪摩擦痕跡,這種舊式的設計概念,早就應該被淘汰和糾正過來。
應該以更寬廣的弧形,這不需要占據太多空間,否則就把拐彎點的高度與地面一樣,這樣就可以帶來很多方便,不需要在出入口產生不必要的壓迫感。

長期政治穩定的後遺症,官僚作風默守成規,形成一個政府官員執行力不足的現象,公路上泥沙隨處可見就是證據。同樣的效應,出現在媒體生態。
政府努力過,讓兩家媒體集團都擁有電視和報紙,以便相互競爭。結果因為「我國市場太小」而打回原形。
壟斷久了,走上迂腐之路是必然。這就是目前我國的主流媒體文化。
行動黨的政治工作維持朝氣蓬勃,政府的表現頭重腳輕,人力資源缺乏,需要懂得變通,這是否因為長期政治穩定,缺乏腦力激盪的結果?
打個比方說,如果新加坡是一列火車,車頭的帶動力依然強勁,可後面幾節車廂跟不上。

中國曾經努力學習新加坡,現在中國在許多民生課題上已經超越我們。
中國高速公路幾百公里路面都很平坦,我們這裡就完全不同。MCE剛剛開通時5公里的路面非常平坦,現在就和其他路面看齊了,有修補的地方就有凹凸痕跡,這是全新加坡路面的「標準」。
努力學習一下我們三十年前的「學生」吧。中國在改進民生課題上一日千里,我們卻呈現原地踏步的現象。

新加坡目前是發展後援支撐不足的問題嚴重。但窮則變,變則通,不能一直裝著若無其事,粉飾太平。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事務官應該充分利用公權力去辦事,改善人民生活素質是沒有止境的。
「長期的政治穩定,是否會造成官僚主義的流弊?」——40年前的大專辯論題目,值得繼續辯論下去。
您對此有何看法,請寫留言告訴我們吧。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