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於1967年6月12日開始共發行了三套鑄幣。1新元=100分。 1967年--1984年分別發行了第一套鑄幣,面值分別是1、5、10、20、50分和1新元。 1985年--1991年分別發行了第二套鑄幣,面值分別是1、5、10、20、50分和1新元。正面圖案是新加坡的國徽和四國官方語言所寫的新加坡字樣。背面是各種新加坡的植物。1992年以後又分別發行了第三套鑄幣,面值分別有:1、5、10、20、50分和1、5新元。圖案與第二套基本一致,在5新元正面國徽的下方新增加了防偽標誌。
第一套硬幣

第二套硬幣

第三套硬幣

流通紀念幣

千禧之年

國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繫。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Majulah Singapura,「前進吧,新加坡」。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