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8日電 (薛宇飛)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很多行業與企業造成不小的衝擊,但如果能預見性地提前做準備,也不失為一次機遇。新加坡中國商會會長鬍進勝從事跨國鋼材貿易,他在疫情暴發之初便敏銳地察覺到市場變化,提前訂購了較為充足的貨源,捱過了疫情寒冬。
近日,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胡進勝回憶說:「2003年我的企業正準備上市,差點被SARS攪黃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我的警惕性很強,提前備了不少貨源,現在算是挺過來了。 」
未雨綢繆

新加坡中國商會會長鬍進勝。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胡進勝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在其祖父那一代,就漂洋過海下南洋到了新加坡。身處貿易港口城市,新加坡為胡進勝進行貨物買賣帶來很大便利。之後,憑藉著在鋼材貿易多年的打拚,企業規模越做越大。
多年商海沉浮,讓他對很多事情先知先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讓曾經在中國經歷過SARS疫情的胡進勝立刻警覺起來。一方面,面對中國國內急缺的口罩,胡進勝以新加坡中國商會的名義,向北京醫院捐贈了2000多隻N95口罩,定向用於該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另一方面,胡進勝催促鋼材供應商儘快交付貨物。他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2003年SARS疫情暴發時,我的企業正準備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交易所當時問了很多問題,疫情下生意怎麼做,有什麼備選方案,差點被SARS攪黃了上市。「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很多人還沒有察覺出這場疫情的嚴重性時,胡進勝便敏銳地察覺到需要作出調整。
而隨著疫情擴散,鋼材供應不可避免地出現問題。他說:「我催廠商儘快交貨時,一些廠家還沒有意識到問題,也沒做任何準備。後來疫情嚴重了,他們也緊張了,但海運已經停了,供應鏈被切斷。」
胡進勝的未雨綢繆,讓公司的鋼材貿易沒有出現很大波動,但不少同行卻很慘澹。他說:「鋼材補貨一般有4-5個月的周期,所以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同行沒有找到貨源。另外,由於目前海運價格大漲,補貨的成本也高,而我們公司在2020年就補了一些,整體成本較低,利潤自然要好不少。」
抓住機遇
危與機是並存的,疫情在打亂原有的秩序後,又會重構新的格局。
疫情蔓延後,新加坡也建起「方艙醫院」收治病人。為了防止可能攜帶病毒的生活污水進入市政管道,「方艙醫院」就需要單獨修建一套污水收集系統。胡進勝旗下的企業早些年就已經進軍環保產業,在中國浙江省擁有數個污水處理廠,並在全國各地建設生活污水處理終端,擁有相應的專利技術和承建污水處理系統的豐富經驗。
為此,胡進勝旗下子公司為新加坡設計出一整套污水處理的方案,並將方案報給新加坡相關政府部門,不久後就得到認可和批覆。他說:「我們的設備在中國生產後,再運回新加坡組裝,馬上就投入了使用,這也是為抗疫做出一點貢獻。」
另外,疫情導致一些工廠無法開工,原有的產品供應鏈出現問題。胡進勝稱,苯酚是一種化學原料,在很多行業都有重要用途,但疫情在全球擴散後,國外的供應一直跟不上,中國國內市場出現短缺。
「2020年,一些中國朋友拜託我找苯酚,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商機,就聯繫了一些海外供應商,讓他們供給中國市場。現在我們公司一個月能供應2000-3000噸苯酚,量是很大的。」他說。
回顧2020年,他稱,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公司鋼材貿易的交易額差不多下降了30%,雖比同行已經好很多,但壓力依舊大。如今,隨著市場恢復,很多工程已經開工、復工,公司業務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儘管全球疫情形勢仍不明朗,但2021年的情況會好於2020年。(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