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專利快速通道計劃(「 PFTP」)將專利授權周期壓縮至6個月

2020年09月04日   •   8721次閱讀

新加坡知識產權署(「 IPOS」)推出了一項為期兩年的新方案,以加快在新加坡的專利授權。根據新加坡專利快速通道計劃(「 PFTP」),可以在申請後的六個月內授予專利,這比一般專利授權周期要短得多。PFTP適用於所有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並取代了早期的金融科技快速通道計劃和人工智慧加速計劃。

新加坡知識產權署旨在通過PFTP計劃支持具有重大社會效益的領域的創新,例如氣候變化領域、糧食安全領域、公共衛生領域或改善工作、生活方式的領域。

根據PFTP,與以下內容相關的專利申請可能會更受歡迎:

• 產品生命周期短的新興技術(例如,金融科技、工業4.0和人工智慧);

• 具有環境或公共衛生效益的技術(例如,減緩氣候變化、廢水處理、智能能源管理、食品安全相關技術以及抗新冠病毒的技術)。

根據PFTP,申請人需要陳述請求加快授權的原因,以及本發明涉及的技術領域。

PFTP的主要特色包括:

• 沒有額外官費(除非另行通知)

• 對技術領域沒有限制

• 對申請人沒有限制(即對本地人、外國人、個人和組織開放)

• 縮短了回復新加坡知識產權署官方措施的時限

• 滿足以下條件:

(1)專利申請必須最先在新加坡提交(即沒有優先權要求,也非分案申請);

(2)專利申請必須在2020年5月4日至2022年4月29日之間提交;

(3)專利申請中的權利要求不能多於20個;

(4)每月最多提交 5個加快授權請求,先到先得,未使用的額度將順延至下個月;

(5)每個實體(個人或公司)每年提交的加快授權請求數量不得超過10個。

PFTP不接受的專利申請將自動轉到12個月獲得授權的專利審查計劃。

一、適用條件

(1)技術領域: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技術(例如與可持續糧食生產、氣候變化、廢物處理、水和能源管理有關的綠色技術),具有醫療健康影響的技術(例如數字醫療解決方案、跟蹤應用程式、呼吸機和診斷工具包)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短的新興技術(例如金融科技、工業4.0和人工智慧)等。

(2)該申請須為在新加坡的首次申請,即無優先權;也不包括分案申請。

(3)該申請的權利要求項數需控制在20項以內(包括20項)。

(4)該計劃目前僅按先到先得的原則每月受理5個申請。

(5)每個實體(個人或公司)每年最多只能提交10個該類申請。

二、準備材料

(1)填寫並提交Patents Form 1(請求專利授權)和Patents Form 11(請求檢索及審查)。

(2)同時提交一份文件(命名為Fast Track),說明請求加速的原因及申請涉及的技術領域。

三、相對優勢

根據該計劃,符合要求的專利申請將會在6個月之內獲得授權 (通常新加坡專利申請至少需要2年得到授權)。

四、官方費用

目前無任何額外費用;後期如有,IPOS將另行通知。

五、實施時間

2020年5月4日至2022年4月29日。

*新加坡專利快速通道將替代IPOS的另外2項進行中的計劃,分別是2018年啟動的金融科技專利優速(FTFT)和2019年啟動的人工智慧加速計劃(AI²)。截止到目前,這兩個計劃共授權了86件合格申請,其中70%的申請是由新加坡申請人提交的。

小貼士-新加坡其他專利加速審查項目

1、FTFT、AI²計劃

前文提到的金融科技專利優速 (FinTech Fast Track, FTFT)以及人工智慧加速計劃(Accelerated Initiativ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²)。這兩個項目,已於近期終止。

2、專利審查高速路(PPH)

目前,新加坡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署、歐洲專利局、墨西哥知識產權署建立了雙邊PPH試點項目。

3、全球專利審查高速路(GPPH)

2014年,由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智慧財產權機構參與的「全球專利審查高速路」(GPPH)項目開始試行。根據該項目,若任一參與機構經審查確定專利申請具有授權前景,申請人即可向其他參與機構請求加速審查。該項目將使用統一的資格審查要求,以此簡化和改進現有「專利審查高速路」項目,更加便於專利申請人使用。

目前,參與GPPH 項目的國家或地區的智慧財產權機構共有26家,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奧地利、英國、德國、丹麥、芬蘭、波蘭、瑞典、挪威、冰島、北歐、俄羅斯、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哥倫比亞、秘魯、愛沙尼亞、維舍格勒。

另外,新加坡還是東協專利審查合作計劃(ASEAN)的會員國之一。ASPEC始於2009年6月15日,是為東協成員國量身打造的區域性專利合作計劃,目的是分享各東協成員國之專利檢索與審查結果,讓專利審查更有效率,使申請人可以更快取得專利授權。ASPEC目前適用於東協9個會員國,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