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七月,新加坡爆出了一樁駭人聽聞的恐怖命案。
7月25日,新加坡警方發布文告指出,一名4歲女童江毓薇疑似被25歲的母親符麗萍,和她33歲的男友王世祥在公寓里殺害。
另一名女子蔡若思則協助把女童屍體帶到工業區鐵桶里焚燒,企圖毀屍滅跡。

警方是在7月20日接到這起4歲女童失蹤案,經過調查,今年2月份,符麗萍和王世祥在Suites@Guillemard公寓內謀殺了年僅四歲的江毓薇。
據悉,江毓薇為符麗萍和紋身師前夫所生,兩人於2015年結婚,那時符麗萍才20歲。
他們離婚時孩子不過十幾個月大,當時,符麗萍堅持要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前夫一家就沒有再堅持。

事件爆出後,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畢竟虎毒不食子,自己辛辛苦苦懷胎十月生下的親生女兒,不過四歲,作為一個母親,怎能痛下殺手!
很多人在感嘆虎毒不食子之餘,也想知道,離婚時拚命爭取女兒撫養權的符麗萍究竟是為了什麼才做出如此行徑?
附近鄰居指出,符麗萍和王世祥約2年前搬來,和左鄰右舍並無交集,只是偶爾碰到時會打聲招呼。他們也時常會帶著孩子在樓下玩耍,還常常能聽到歡聲笑語。

這就更是為女童的死因畫上一個問號。如今,女童被殺害焚屍的原因尚且成謎,但卻不是無跡可尋。
符麗萍的男友王世祥被控有另8項毒品相關罪行。據控狀顯示,他曾在2018販毒、擁毒、吸毒、並擁有吸毒用具。
眾所周知,毒品有致幻的作用。王世祥有毒品相關的罪行,是不是很有可能,這次殺人焚屍案,就與吸毒致幻有關?
毒品,又是毒品。
01. 藏毒運毒新「花樣」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於6月發布的《2020年世界毒品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引發的健康危機和經濟萎縮將使貧困者和弱勢群體更容易染上毒癮以及從事販毒勾當。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18年全球估計有2億6900萬人吸毒成癮,占全球人口的5.3%,而且比2009年的2億1000萬名吸毒者高出近三成,吸毒者當中以年輕人居多。

該辦公室執行主任瓦利在電話會議上說:
「新冠疫情將使年輕人失業。人們如果工作不保,比較可能會參與有組織的犯罪和非法販賣活動,以及被捲入非法經濟之中,因為失業和貧困會使人壓力倍增。」
報告呼籲各國在抗擊疫情的同時,繼續取締境內的毒品交易,並持續推行預防毒品和戒毒計劃。
報告也指出,疫情期間實施的行動限制措施可能導致毒品生產者尋求新的制毒方式,毒販也可能開闢新的販毒渠道。
聯合國的這一警告絕不是危言聳聽。僅在今年6-7月兩個月中,新加坡就發生了好幾起毒品相關的案件。而面對新加坡肅毒局的嚴防死守,毒販們也是「花樣百出」。
——無人機運毒
6月17日,新加坡警方在克蘭芝蓄水池公園一帶發現不明的無人機活動,隨即介入調查。
當時,無人機在克蘭芝蓄水池公園上空盤旋,機上還綁著一個黑色背包。警員隨後找到並逮捕了操控無人機的兩名男子,初步調查顯示,背包內裝有278公克的冰毒。

根據無人機的路線顯示,無人機是從克蘭芝飛到新山,再飛回克蘭芝,兩人因此被指使用無人機從馬國運送毒品來新加坡。
這項跨國運毒的案件在新馬兩國警方的合作下最終告破,共有七名嫌犯。主謀是一名新加坡男子,嫌犯團伙中,還有一名馬來西亞女子是他的女友。
——椰子/南瓜藏毒
7月21日,新加坡中央肅毒局在實龍崗上段和芽籠一帶展開突擊行動,起獲多個「毒椰子」。

此次行動中共逮捕了三名男子,落網男子年齡介於37歲到60歲之間,其中兩人是本地公民,一人是馬來西亞人。共起獲市值超過6萬6000元的毒品,包括冰毒、克他命、愛他死藥丸、埃利敏5號藥丸等。
為了掩人耳目,毒販還把毒品暗藏在椰子殼裡,企圖瞞天過海。
就在「椰子藏毒」案發生不久後的8月3日,新加坡又出現了「南瓜藏毒」案。
一名64歲新加坡男子將毒品藏在南瓜中,把菜籃子當運毒工具,肅毒局執法人員將其攔截後,從他身上和用蔬菜遮蓋的菜籃子裡起獲0.4克海洛因、1克冰毒和2276新幣現金。

肅毒人員隨即進入有關組屋單位徹底搜查,又發現兩顆掏空的南瓜內分別藏有240克的海洛因和500顆愛他死藥丸。此外,還搜出0.3克海洛因和0.5克冰毒,以及吸毒用具。
……
除了這些「花樣」,不加掩藏的直接運毒案近幾個月在新加坡也時有發生。
6月24日和25日,新加坡中央肅毒局連續兩天起獲市價逾21萬新幣的毒品,逮捕八名涉案男子。
這次突擊行動中,執法人員共起獲2.92公斤海洛因和108克冰毒。據悉,2.92公斤海洛因足以讓約1390名吸毒者吸食一周;108克冰毒則足以讓60名吸毒者吸食一周。

7月30日,中央肅毒局在全島多個地區展開執法行動,起獲超過11公斤海洛因和其他毒品,價值約80萬元,這是新加坡當局近七年來起獲最大批海洛因的掃毒行動。
執法人員一共逮捕了10個涉毒嫌犯,中央肅毒局情報署高級助理署長佘俊慶受訪時說:
「這11公斤海洛因相等於5300名吸毒者大約一個星期的供應,如果流落到市場上後果不堪設想。毒品非常危險,我們在此呼籲大家遠離毒品。」
02.對毒品零容忍
在新加坡,有人為了吸毒喪心病狂,有人為了運毒鋌而走險。
而新加坡對待毒品的態度一向堅決:零容忍!
新加坡對於毒品犯罪可以說是全球最嚴厲的國家之一,吸毒者往往面臨監禁,而販毒者則會被打到皮開肉綻、血肉模糊,甚至要面臨死刑。

雖然說禁毒不需要任何理由,這是每一個正常的政府和國家都應該達成的共識。但新加坡之所以會如此大力的打擊毒品犯罪,是有其歷史和地理原因的。
從地理位置來看,新加坡處於馬六甲海峽的橋頭堡位置,基於此優勢,新加坡建造出了亞太第一、世界知名的新加坡港口。如此咽喉的位置不僅正常大宗貨物運輸非常依賴,毒品等非法走私也會被吸引來此冒險。從這點看,新加坡毒品泛濫的隱患極大。
把目光放到周邊地區,新加坡距離曾經世界最大的毒品基地——「金三角」非常近,兩者同屬東南半島,而新加坡又是從東南半島入海的一個絕佳門戶。從這一點來看,新加坡無疑處於毒品泛濫的高風險區域。

從歷史原因上來說,新加坡曾受到過英國的長達100多年的殖民,19世紀中葉,新加坡是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傾銷鴉片的「中轉站」,鴉片生意在當時成了新加坡的主要經濟來源。
與此同時,英國人提供鴉片的貨源並壟斷鴉片貿易的管制,將高額的經營牌照賣給鴉片商,再讓鴉片商販賣鴉片給當時在新加坡的華籍苦力勞工,讓新加坡的華籍勞工成為了當時鴉片最大的消費者。甚至還有很多妓院,利用鴉片的依賴性對妓女進行管制。

至今,在新加坡還能看到很多英國留下的鴉片加工廠、鴉片倉庫。所以說,新加坡很早其實就受到過鴉片的傷害。
60年代,吸毒的風氣從西歐蔓延到東南亞,毒品的刺激性引誘了大批的新加坡公民染上毒癮,吸毒人數明顯上升。
針對不斷蔓延的毒品形勢,新加坡於1971年成立中央肅毒局,專門應對禁毒的問題。各個警局也設立了肅毒單位,肅毒單位的主要工作有兩個,第一是收集疑似吸毒者的尿液用於檢驗,第二則是監視毒販的行蹤。
新加坡的中央肅毒局和警局肅毒單位始終貫徹著新加坡政府對毒品零容忍的態度,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給全球各國都樹立了榜樣。

1973年,新加坡政府頒布《濫用毒品法令》,對吸毒、販毒等行為規定了嚴厲的刑罰。
根據該法令,吸毒者及毒品擁有者將被判處最多10年監禁或兩萬新元罰款或兩者兼施。在新加坡,吸毒是嚴重的犯罪行為,而不是一般的治安違法行為!
如果是第一次吸毒被抓,會被送去戒毒,出來之後,要定期報到,並接受尿檢。如果發生復吸現象,會被再次送到戒毒所,並有可能判處鞭刑。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新加坡的法律對吸毒人員非常嚴厲,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又非常關注和支持他們戒毒。
新加坡鼓勵戒毒人員自主創業,並在資金支持、稅收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對於聘用類似戒毒者的企業,則會在稅收等方面予以優惠,以支持戒毒人員再就業。
此外,新加坡有許多的公益組織,也為成功戒毒者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並且在全社會倡導消除歧視、幫助關愛的氛圍。
在社區內,通常對於戒毒者信息是保密的,鄰里警崗的警察也會定期問詢,解決戒毒人員生活中的困難,所以相對來講,戒毒者並未受到歧視和排擠,能夠更加迅速和自願的回歸正常生活。

如果說吸毒者還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販毒者則沒有那麼幸運。
根據法令,在新加坡販賣、製造、出入境15克以上海洛因、30克以上嗎啡和古柯鹼、500克以上大麻、200克以上大麻脂或1200克以上鴉片者若被定罪,將被判處絞刑。
絞刑是一種古老的死刑執行方式,會讓人在臨死之前還要遭受巨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