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調解公約》簽署儀式,將於8月7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屆時包括美國與中國世界兩大經濟體在內的54個國家將出席儀式。《新加坡調解公約》將在至少三個聯合國成員國簽署及核准後生效。
7月29日,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受訪時透露,54國當中約有一半已表示將簽署《新加坡調解公約》,包括中國和美國。

(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
什麼是《新加坡調解公約》?
歷經三年的討論後,聯合國大會於2018年12月一致通過《新加坡調解公約》(Singapore Convention on Mediation)。
"公約"的主要目標是:
促進使用調解來解決跨境商業糾紛;
增進國際貿易發展。
具體而言,該公約涉及通過調解方式解決企業間跨境糾紛的新規則。除民事或仲裁法庭的訴訟程序外,調解是解決衝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相比訴訟或仲裁程序,調解的優勢在於持續時間短、成本低。但到目前為止,調解結果在法律上難以執行——並且如果一方不遵守協議,最終可能面臨成本極高的訴訟程序。以新加坡命名的《新加坡調解公約》現在將改變這一點,並在未來保證協議的法律可執行性。
《新加坡調解公約》將加強解決衝突的國際框架
尚穆根解釋《新加坡調解公約》意義時說:"中美兩國都是大經濟體,海外投資巨大,我認為它們理解基於國際規則的機制對處理爭議的重要性。"
德國《商報》網站7月29日報道,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希望加入一項解決國際商業衝突的聯合國新公約。
尚穆根認為:"這對企業是好消息。項目工程、基礎設施工程和貿易流量正成倍增長,需要多種化解糾紛的方式。新加坡擁有受國際認可和尊重的頂級法庭,我們提供優質的仲裁服務,現在又有了調解方面的成品。"他表示,公約將加強解決衝突的國際框架。
在整個國際爭議解決的機制下,《新加坡調解公約》可謂1958年制定的國際仲裁協議《紐約公約》的"姐妹公約"。尚穆根說,《新加坡調解公約》讓出現矛盾的兩方在維持關係的情況下尋找中間地,是化解糾紛過程的重要一環。
來源:新華社、中國經濟網、聯合早報
編輯:譚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