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來,已有80家公司在申請新的或更新工作準證時虛報員工的薪水。根據新加坡人力部(MOM)的數據,最常見的做法是僱主有意地「虛高報」申請者的薪水,以使申請者符合不同准證的薪資門檻。
涉及28億洗錢案的10名被告中,有一些人持有就業准證或家屬准證,引發了對新加坡工作準證申請機制是否被濫用和是否存在漏洞的擔憂。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於10月3日在國會回應非選區議員梁文輝的相關提問時披露了上述數據。他指出:「在這80家公司中,有一家是人力供應公司,而57家公司僱傭了少於25名員工。」
新加坡人力部的發言人表示,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來確保新加坡的工作準證制度不被濫用,特別是防止虛報薪水或學歷等情況。MOM採用多種手段來檢測和防止可疑工作準證申請,例如通過數據分析來識別異常高的薪資申報。如果存在虛報薪水的跡象,公司在獲得批准之前可能會被要求提供書面證據,證明他們有能力支付員工的薪水。

此外,對被評估為高風險的工作準證持有者,MOM還會在批准後進行審查,檢查他們的薪水是否與申報相符,或者是否需要提供額外的證明文件,尤其是在他們到達新加坡後或更新工作準證時。
發言人還表示:「人力部還將根據吹哨者的舉報來調查公司是否正在運作或虛報信息。」
MOM並沒有透露上述80家公司因虛報薪水而受到的處罰,根據之前的報道,由於10名被告在涉及28億洗錢案的相關准證申請中均達到了薪資和學歷的要求,有關公司也提交了證明文件,此外,他們沒有被列入黑名單或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名單,所以他們的申請獲得了批准。

新加坡通訊與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後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表示,沒有審查程序是萬無一失的。如果申請規定過於嚴格,可能會對大多數無辜申請者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從而對商業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