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英文可以翻譯成Lantern Festival(燈籠節)。在新加坡,元宵節又稱Chap Goh Mei。

(圖源:unsplash)
Chap Goh Mei,是閩南語「十五暝」的發音,顧名思義就是農曆新年的第十五夜,過了這年十五,新年也就結束了。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福建人較多,因此「十五暝」的叫法也比較普遍。
古時的婚姻不能由女性自己做主,少女們只有向上天祈求婚姻美滿。在馬來西亞檳城一帶就衍生出「擲柑」的習俗——「擲柑」,俗話叫「擲柑,嫁好尪」(拋擲柑,嫁個好丈夫)。
女孩們會在元宵節這一天,打扮一番出門,到海邊或河邊「拋擲柑橘」,期望嫁個好丈夫。
在婚戀自由的現代,「擲柑」演變為一種交友方式。在這一天,姑娘們會把自己的名字和聯繫方式寫在柑橘上。

參加「擲柑」活動的男生,則會把自己的信息寫到香蕉上。參加活動的人們從水池裡隨機撈起香蕉和柑橘。或在現場跟意中人交換,一段美好的姻緣或許就從此開始了。
大部分新加坡華人祖上來自南方,因此新加坡華人在元宵節會吃湯圓。

元宵節大家會吃「鴨母捻」(Ah Balling)。起源於廣東潮汕地區的帶餡湯圓「鴨母捻」在新加坡是常見的平民小吃。這種湯圓煮熟後會浮在糖水上,猶如白母鴨浮游於水面。大家在老牌的小販中心小食攤能找到這種美味小吃的蹤影。
往年,全島各地都會有舞龍舞獅的活動慶祝元宵節,人們也會選擇到寺廟為新年祈福。現在受疫情限制,很多活動都被取消或者改為線上的形式。
大家可以選擇跟三兩好友聚餐,飯後再來一碗湯圓,更有過節儀式感。
HQ丨編輯
HQ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