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施耐德電氣對新加坡 500 多名參與領導其組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級商業領袖開展了一項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來自各行各業的小型、中型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執行長、董事和高級經理。
為實現到 2050 年碳中和的氣候承諾,近年來,新加坡可持續政策不斷出台。除了一系列監管要求,新加坡早前還發布了多項激勵計劃以支持企業綠色發展。然而,最新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新加坡企業還未能讓其供應鏈合作夥伴計算溫室氣體排放總量(GHG),近三分之二(63%)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尚未充分衡量或分析這些影響。
缺乏適當的技術被認為是一個關鍵障礙,44% 的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公司擁有輕鬆測量和分析其組織供應鏈碳足跡所需的所有工具、技術和基礎設施,不足調查的一半。這種看法因資歷、角色和部門級別有鮮明的差異,58% 的董事會成員和 56% 的最高層管理者對此表示同意,而高級管理人員的這一比例為 25%,這表明制定供應鏈排放戰略的人員與實施供應鏈排放戰略的人員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同樣,擔任一般管理職務的人中有 55% 的人表示有此想法,而專注於供應鏈的人中只有 27% 的人表示有此想法。按行業劃分,新加坡房地產行業的準備最為充分,81%的行業已全面實施所需的技術、工具和基礎設施,而工程和教育行業的準備最不充分,均為 13%。

儘管供應鏈排放數據存在差距,但研究發現,新加坡企業正在加緊採取一系列措施來綠化供應鏈,63% 的企業改變了運輸或分銷路線,55% 的企業對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7% 的企業更換了供應商。各組織為降低排放水平而採取的其它措施包括:更換運輸或配送車輛以及改變運輸方式(36%),以及尋求可持續發展諮詢和認證方面的第三方支持(9%)。
中小企業壓力劇增
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勢頭日益強勁,這尤其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挑戰。95% 的受訪者認為,由於環境和溫室氣體排放要求不斷提高,小公司越來越難為大公司提供服務。50% 的受訪者認為這種情況已經出現,而其中 60% 的小公司以及 48% 的大公司表示有同感。
具體而言,62% 的公司表示由於溫室氣體排放要求嚴格,他們失去了現有或潛在的新業務,其中小公司所占比例更高,達到 78%,而大公司受影響的比例為 52%。近一半(47%)的受訪企業領導者和 57% 的受訪小型企業領導者都認為,由於供應鏈中減排要求的提高,開展業務的成本將顯著提高。
為了幫助供應商降低供應鏈排放,81% 的企業領導者表示他們正在提供經濟激勵,而 74% 的企業領導者表示正在提供專業知識,28% 的企業領導者表示正在提供培訓。
加速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與綠色供應鏈
2024 年 5 月 15 日黃循財在新加坡總統府宣誓就職,出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今年 2 月,在由他發布的《新加坡 2024 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加大支持力度,以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綠色供應鏈。
對此,92% 的企業對能力轉型合作夥伴關係(PACT)計劃持積極態度,該計劃將支持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開展更多合作。90% 的企業認為,該計劃將在激勵企業採用更節能的做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符合條件的企業中,有高達 94% 的企業打算申請該計劃。
90% 的受訪者還認為,擴大後的綠色企業融資計劃(EFS-Green)將為企業提供亟需的支持,幫助其採用相關的綠色解決方案,以跟上跨國公司的要求。幾乎所有受訪企業領導人(97%)都表示,他們的企業有可能申請這項計劃。

89% 的受訪者認為對這項政策的支持是因為目前是新加坡組織採用綠色解決方案的主要挑戰之際,特別是對於獲得營運資金來說。類似的比例,87% 的受訪者認為該計劃將在支持新加坡企業未來參與綠色供應鏈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同樣,對其它政府項目的支持也很樂觀,91% 的企業對能源效率補助金中列出的支持措施反應積極,74% 的組織和 100% 的小型公司都表達很有可能申請補助金。93% 的企業認為該計劃將有效地激勵企業採用更節能的做法。最後,91% 的人對設立 50 億新元的未來能源基金持積極態度,86% 的人認為這將加快新加坡的能源轉型。
作為研究問卷的調查方,施耐德電氣新加坡和汶萊集群總裁 Yoon Young KIM 表示:「作為新加坡綠色之旅的一部分,必須解決充分衡量和管理供應鏈排放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特別是,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培訓,以確保更好的管理供應鏈調整對小型企業的影響並避免更廣泛的經濟後果。這將需要公共和私營部門利益相關者之間加強合作來管理,我們很高興看到新加坡政府最近在這一領域加強措施的積極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