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歲的曾德恆自數年前開始,每逢周末下午都會換上雙排滑輪鞋,到東海岸公園瀟灑「追風」,更不時給路過的公眾,施展一些花式滑輪技巧,久而久之也成了那裡的一道獨特風景。他笑說,自己會堅持會一直玩下去。
曾告別滑輪約40年
曾德恆告訴《8視界新聞網》,他生在比較落後的甘榜,16歲出來打工後才有錢購買滑輪鞋,之後便開始和兩、三個朋友一起玩滑輪。
直到當兵入伍、鞋子損壞後,他便告別了這個愛好,而這一別竟過了近40年。大概59歲那年,他在大巴窯一家二手店裡發現一雙滑輪鞋,才再次展開他的「追風」之旅。
「只有一雙,你再(遲)買(就)買不到,剛好適合我的腳,就買來重新玩過。」
曾德恆告訴記者,和年輕時不同,在重啟滑輪之旅後,他開始玩一些較有難度的動作,至今已「玩壞」三雙滑輪鞋。

曾德恆的滑輪鞋。 圖:沈思宇
通過網絡視頻自學
被眾人親切地稱呼為「Uncle Heng」的曾德恆說,他目前學了五種招式,但這並非一朝一夕練就的。
他平日除了會到YouTube瀏覽一些視頻、觀察學習,也會自己構思一些新招式。採訪當天,他就在東海岸公園,現場示範了一些連年輕人也未必做得到的滑輪動作,既有「單腿滑行」,又有「劈腿後重新站起繼續飛馳」的招式,動作堪稱「行雲流水」。


圖:沈思宇

圖:沈思宇
曾德恆說,學會這些招式其實並沒有什麼訣竅,關鍵在於勤於練習。
他表示,自己當初並非東海岸公園的「常駐嘉賓」,而是先在碧山公園玩了五、六年,只是他在那裡並未認識多少同好,後來來到東海岸公園,才結識20多名朋友,然後在每逢周末,必定前來報道。
熱情的曾德恆還會自備音響,邊聽音樂邊滑行,給周遭的公眾散播快樂。
「年輕時玩的時候,只是像跑步一樣的運動而已。現在有些動作,(公)眾走過都停下來,更會有人鼓掌,我們就很高興,就是給我們一種鼓勵嘛。」

曾德恆到東海岸公園時,會自備音響設備,興致一來,甚至還會高歌一曲。 圖:潘曉君
玩滑輪能防止「腳生鏽」
曾德恆認為,玩滑輪除了能認識更多朋友,也讓他的腳踝變得更靈活,不容易扭傷。
「你看一些50多、60歲的人,甚至要拿著拐杖走路,他們就羨慕我們這種還能穿輪子(滑輪鞋)來玩的。」
儘管看起來技藝不凡,曾德恆也曾跌倒受傷過,更引來妻子的一些微詞,但他卻認為不該就此因噎廢食。
「我(跟她)說:有些人走路會跌倒,這樣你叫他不要走路嗎?有些人吃飯就哽到,你叫他不要吃飯嗎?她沒有話講了。」

曾德恆正在做伸展運動。 圖:潘曉君
不過,受傷後的他也從中吸取教訓,購買護膝自我保護。如今,他每次玩滑輪前,除了會穿戴齊全,也會撿起地面上的樹枝、碎石等,避免再次受傷。
「當然(會)一直玩下去啦!你年紀大了,你不玩、不運動的話,慢慢腳就會『生鏽』了,很快就要拿拐杖了,(我)就玩到不能夠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