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個地方賺錢從來不講價,而且人大把大把的主動送錢!
這就是「醫院」!
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然!
新加坡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兒!
揭開私立醫院賺錢「遮羞布」!
對私立醫院收費暴露在陽光下!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推出新的私人醫院收費基準,同時更新外科醫生和麻醉師的收費基準。
新的私人醫院費用基準涵蓋了21項常見的手術和八個普遍的病情。
醫院費用一般包括:病床收費、手術室和器材費用、藥物以及護士護理等費用。網站也會清楚列明所有收費的上限和下限,讓病人進行比較和參考。
以私人醫院的白內障手術為例,醫院費用介於2600到4700新元;醫生的手術費用介於2900到4400新元,加上麻醉師等其他費用,私人醫院的日間白內障手術醫藥費介於6050新元到1萬新元之間。
自從收費基準公布後,新加坡外科醫生都採納了這套基準,相關費用也已經緩和。不過,意識到在醫院總收費或常見病情,以及手術費等方面都在上漲,因此需要開始制定新的基準。

(圖:來源自網絡)
衛生部也根據通貨膨脹調整了外科手術和麻醉師的收費基準,在2017年到2022年之間,每年的收費增幅介於2.3%到2.4%。
可以到衛生部的網站查詢每個手術程序的醫院基準費用,網址是www.moh.gov.sg/billsandfees。

(圖:來源自網絡)
數據顯示,新加坡自2018年陸續推出手術收費基準以來,近九成的私人醫生把收費定在當局的建議範圍內。私人醫院的手術費中位數也保持平穩。
衛生部在2018年委任收費基準諮詢委員會,為私人醫生制定收費基準。從那時起,委員會相繼為外科手術、麻醉和住院巡房制定收費基準,有關收費基準幾乎已涵蓋所有常見手術。
自2018年以來,已發出600封信函通知收費超過基準的醫生。當局也會繼續監督和觀察是否有醫生持續向病人收取高額收費的情況。
衛生部將會每隔三到五年更新收費基準,以確保私人醫生的收費合理,可讓病人作為參考依據。

(圖:來源自網絡)
隨著衛生部推出私人醫院收費基準,醫生如今能更好的為病人估算整體醫藥費,減少誤會。數據顯示,新加坡有大約5%到10%的病例可能因為收費過高而引起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