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訪的年輕德國男子中,約三分之一認為,跟配偶爭吵時,「一氣之下動手」是可以接受的。(示意圖)
作者 劉智澎
華人社會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上等男人怕老婆,中等男人愛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
老公打老婆,那叫家暴,在新加坡是會被判坐牢的。
不過,德國男人似乎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根據德國國際培幼會(6月12日)公布的民調結果,受訪的1000名18歲至35歲的德國男子當中:
約33%認為,跟配偶爭吵時,「一氣之下動手」是可以接受的。
也有34%聲稱,他們曾動手毆打女性,目的是為了讓女方「學會敬畏」。
這在德國社會引起不小的震驚和反彈。
德國警方數據也顯示,德國去年有超過11萬名女性被配偶或伴侶毆打,相當於每小時有13名受害者。
德國男性權益團體「男性聯邦論壇」專家卡斯納指出,儘管已邁入21世紀,傳統的性別角色分配仍深深根植於許多德國男性的心中。他們甚至會為了捍衛至高無上的家庭地位,對女性大打出手。
女性也認為男人打妻子OK?
無獨有偶,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同一天發表的《性別社會規範指數》報告也顯示:
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男人打妻子「是對的」。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製圖)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製圖)
值得關注的是,參與這項調查的受訪者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不只是男性,還包括女性本身。
換句話說,這些性別偏見已根深蒂固,並普遍存在於男性和女性之間。
報告指出,全球性別不平等現象過去10年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儘管#MeToo和Time’s Up等爭取女性權益和兩性平權的運動不斷湧現,人們對女性的偏見始終沒有改善。

儘管#MeToo等爭取女性權益的運動不斷湧現,人們對女性的偏見始終沒有改善。(路透社)
看來,聯合國要在2030年實現「性別平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恐怕還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甚至直言:
「數十年來取得的進展,正在我們眼前消逝。性別平等的目標越來越遠,還需要300年才能達成。」
家醜不可外揚?
很多人以為,只有在思想落後、經濟貧瘠的地方,才會發生老公打老婆的事件。
事實上,在許多標榜男女平等的已開發國家,婚姻暴力事件也屢見不鮮,但外人往往視之為「清官難斷家務事」,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國際數據顯示,在這些動口又動手的「渣男」中,既有教師、工程師和企業家,也有小販、工人和無業漢。
由此可見,動粗的並不一定是「粗人」。

心理學家指出,夫妻爭吵時,當丈夫無法在言語上占上風,就可能會動手打妻子。(示意圖)
心理學家指出,夫妻爭吵時,當丈夫無法在言語上占上風,就可能會動手打妻子。
「有了第一次,就很容易會有第二、第三、第四次。久而久之,丈夫會誤以為那是結束衝突的好方法。」
而受害的妻子往往會以「家醜不可外揚」為由,啞忍了事。
婚姻暴力案件在新加坡也時有所聞。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去年調查的家暴案件有2254起,前年則有2346起。其中,配偶在家暴案中占比最大。
今年5月,新加坡國會在提出婦女憲章(家暴與其他)修正法案一讀時宣布,政府將加強保護家暴受害者的保護令機制,授權當局及早介入幫助受害者。
除了可代為申請個人保護令,當局在必須緊急介入的情況下,也可當場發出臨時緊急禁令,禁止施暴者接近和聯繫受害者。
新加坡真的實現性別平等了嗎?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2021/2022年排名,在「實現性別平等」目標方面,新加坡在170個國家中排第七,也是唯一躋身十大的亞洲國家。
不過,對新加坡人來說,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項調查看出一些端倪:
民調機構益普索今年3月針對500名新加坡人展開調查,男女各占一半。
63%受訪者認為,在社會、政治及經濟權力方面,新加坡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
過去一年內,有23%曾聽到朋友或家人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也有16%在職場目睹過性別歧視事件。
儘管如此,45%不敢為維護女性權益發聲,擔心這麼做會對自己不利,包括在事業方面。

63%受訪新加坡人認為,在社會、政治及經濟權力方面,新加坡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聯合早報)
隨著社會訴求和態度不斷演變,男女的社會角色已不再如傳統般固定與刻板。平權政策不僅對女性有益,男性也能從中受惠,為實現更平等的兩性合作關係助力。
或許當女性的權益獲得更好的保障,男性能夠改變根深蒂固的思想後,這些可能存在暴力傾向的夫妻關係,才能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而出現實質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