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才的葉瑞平

2022年11月26日   •   6498次閱讀

▲葉瑞平近照

上世紀70年代,我瘋狂愛上華樂,和友人一起搞樂隊。那時候的客觀環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沒有官方的支持、沒有民間的贊助、一切靠自己。當時新加坡與中國還沒有建交,就連供樂隊演奏的樂譜也沒有,需要聽著錄音帶一個音一個音地記下總譜,後來自己才慢慢學會了編譜、作曲……其實,70年代之前,就有許多這樣的人,為了華樂(那時候稱民樂)前赴後繼,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葉瑞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近年來,我在臉書上常看到葉瑞平發表一些有關音樂的視頻和資料,所以特地到他經營的新韻樂器有限公司做了專訪。走進這間位於芽籠一帶購物中心三樓的樂器店,只見頭頂上掛著幾行小提琴,右邊巨大的玻璃櫥展示著許多不同形狀的小提琴,左邊一間小樂器室則展示了許多吉他、尤克里里、曼陀鈴和類似班祖(Banjo)之類的樂器。再走進裡面,又看到了整排的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另一房間則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華樂器:二胡、琵琶、揚琴、中阮、古箏、不同類型的鼓和打擊樂器、音樂學院考級及各種樂譜。總之,中西樂器樣樣齊全。

▲位於芽籠一帶購物中心三樓的樂器店掛滿了樂器

1945年出世的葉瑞平(77歲)一頭銀髮,但精神奕奕、行動敏捷、思路清晰,像個中年人。也許這一代人經歷了磨練,又有音樂的滋潤,反而活得更健康、自在。話匣子一打開,瑞平兄便滔滔不絕。

// 發明八孔竹笛 三弦胡琴 音樂輪盤 //

葉瑞平給我看他發明的樂器:八孔竹笛、三弦胡琴、音樂輪盤……

先說八孔竹笛: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竹笛是橫吹的,有一個吹孔、六個按音孔。一般來說它基本上通過按音的方法吹出四個調,例如全按桐音為D的笛子,可吹出C、D、F、G四個調子,但缺乏半音。若要演奏半音需按半孔,既不方便又不科學。葉瑞平就在右手三指下方增加一個出音孔,用尾指按音;又在靠近食指下方的位置加挖一個出音孔,由右手的拇指按音。通過八隻手指不同的指法,不必像西洋長笛一樣加鍵,就能按出12個音!而且可以滑音、也可以奏顫音,這真是了不起的發明!可惜的是這八孔竹笛沒有得到推廣,知道它的人不多。

▲八孔竹笛

三弦胡琴:長久以來,二胡在樂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如小提琴在交響樂團中一樣。與有四條弦的西洋小提琴比起來,二胡只有兩條弦,音域就比較窄。許多研究二胡的人都想方設法要為二胡增加多一兩根弦,以擴展它的音域。我也見過一些不同的設計,不過不管增加了一條或兩條弦,最後也沒有被華樂界運用,二胡仍然是二胡。

▲三弦胡琴

葉瑞平設計的這款三弦胡琴卻蠻特別:它有兩個千金、三條弦和一個特製的琴碼。弓仍是同樣的弓,被夾在一根內弦和兩根外弦之間。拉外弦的時候,運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拉到不同的弦,發出不同的聲音。三根弦調音為D、A、E,因此比一般的二胡高出了一個5度,這有點像二胡和高胡的結合體。它還可以拉雙音呢!我自己試試拉奏,覺得聲音很不錯,完全可以代替目前所用的二胡。

葉瑞平又拿出一個圓形的「音樂輪盤」,這個圓盤把音樂中的全音和半音的關係,以轉輪盤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展示出來。這對一些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除此以外,他也運用同樣的方式,為學習吹奏笛子的學員設計了另一個輪盤,只要看圖就能知道吹奏不同調子的指法。為笛子設計的樂音輪盤,圓心為吹孔,最外為第一發音孔,空心為開孔,紅色為按孔。孔中一划為按半孔,每格中的左邊的指法是緩吹,右邊是超吹。學會看這輪盤,不必老師指導也懂得按哪一個孔發出哪一個音。

▲音樂輪盤

▲為學習吹奏笛子的學員專門設計的輪盤

// 純粹是興趣和使命感 //

從葉瑞平上列的發明中,可以看出他真是個有心人。他搞音樂純粹是為了興趣和一種推廣民族文化的使命感。看到一些樂器在構造上有所缺失,就心痒痒地自動深入鑽研,希望把民族樂器改良得更好,更適合現代人演奏。可惜的是這些發明沒有通過商業化的方式推廣。

在他的課室裡面,還可以看到許多小提琴的半製成品,包括小提琴的面板、琴頭、琴頸、琴身、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指板和共鳴箱等。葉瑞平說他向來喜歡自己動手製作樂器、改良樂器,看見什麼樂器不合理想,都會做實驗來改良。店裡一些其他的樂器,也都是他做實驗的對象。問他這方面的技術跟誰學的?他說通過自學和向別人學習,觀察別人,然後親自動手實驗,比較複雜需要用到機器的他就與樂器廠合作。其實在他的那個年代,都是靠著滿腔熱情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既沒有想到什麼商業利益,也沒有想到發明新樂器帶給他什麼好處。

▲葉瑞平不斷研究改良小提琴,這是半製成品。

看到他的這些發明,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在製作和改良樂器時的心情。因為我也和他一樣,早年在搞樂隊的時候,條件極差,很多問題都要親自解決。例如笛子不准了,就要懂得如何挖按音孔的內側,調節音準;笙不准了要自己以蠟「點笙」,校準它的音階。甚至鑼不准了,也要懂得利用鐵錘敲打鑼的邊沿或鑼心,以矯正音高。樂器壞了、線斷了、彈撥樂器的音不準也得自己設法解決。

看完葉瑞平所發明或改良的樂器,話題就轉到了他從事音樂的經歷。他在學生時代,一直都愛好美術和運動,其次是唱歌。進入中正中學接觸到民樂,開始學習笛子後就著迷了,放棄了美術、戲劇、羽球、跳高、跑步等。

// 學習各種樂器、作曲和指揮 //

開始時,他聽鄰近工地的工人吹笛子,覺得很好聽,就拿起哥哥的笛子胡亂吹起來。後來聽到學長孫清水能以笛子吹花舌,更引起他的興趣。然而孫清水會務很忙,沒法從旁指導,後來安排學長劉晨鐘指導他要演出的曲目。在學習過程中,與羅富貴和曾亞成兩位同學交流(較多研究笛子大師馮子存和劉管樂的作品);接觸到陸春齡老師的作品(學到他優美的音色和曲風);聆聽了劉森的吹奏(學到他的滑音——如《牧笛》這首曲的演奏方式);領略了王鐵錘的曲風;賞析到趙松庭在《和平鴿》一曲中如何發揮出他的演奏特色……

他就是這樣廣向名家學習,把各位名師的演奏技巧融匯起來,博採眾長,全面地把要演奏的樂曲內涵表達出來。除此之外,他也不斷努力加強自己在樂理上的根基。

1959年,本來學繪畫的葉瑞平在中正中學念書時,加入了當時由林哲源、孫清水和劉晨鐘組織領導的民樂團。當時還有合唱團、口琴隊等。1960年,中正音樂舞蹈晚會上他第一次上台表演《黃鶯亮翅》。後來他陸續獨奏了笛子曲如《牧笛》《霍拉舞曲》《喜報》《茉莉花》《奔馳在草原上》《歡送》《趕路》《鬧花燈》等。那時候中正校內的文藝團體非常多,有美術會、科學會、戲劇會及民樂會。葉瑞平的興趣很廣,每個會都參加。

▲1962年,在維多利亞中正音樂會上演奏笛子的葉瑞平

葉瑞平在中正民間音樂會從一名學員開始,慢慢成為會裡主要的演奏員,他在這段時間裡積極自學各種樂器,每個星期學習一首新曲。例如他從林哲源那裡取得小提琴的資料和教科書,就跟著教科書自己學習。可能因為他天生具有音樂才華,所以許多樂器都是自學的。他能演奏的樂器很多:笛子、琵琶、高胡、二胡、大胡、小提琴、揚琴……除此之外,他也自學樂理、指揮理論及和聲樂,苦讀世界音樂史及音樂家生平。1965-1966年他從林哲源手中接過指揮棒,成為民樂隊及合唱團指揮。當時常奏的樂曲有《弓舞》《金蛇狂舞》《大聯歡》《瑤族舞曲》《東海漁歌》等。

▲年輕時的葉瑞平在指揮樂團

回憶起當年的中正中學,音樂藝術人才輩出。如林哲源(小提琴、二胡)、蔡新林(二胡、高胡)、鄭民才(板胡)、戚兆明(琵琶)、洪南成(大提琴)、鄭朝吉(三弦)、李其海(笛子)……這些人往後都成了新加坡華樂界的主要推手。

// 創作不少歌曲與器樂曲 //

60年代許多文藝團體都有左傾現象,中正民間音樂會也不例外。1966年民樂隊和合唱團被封解散。葉瑞平雖然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在會裡是主要負責人,在內政部留下了記錄,導致他後來兩度申請讀大學都不被批准。1966年高中二畢業後,只好到銀行工作。他在當時的合眾銀行做了5年,辭職以後加入了父親的公司九八行(所謂的九八行,類似於商業代理或中介,東南亞各地的土產運到新加坡後,會通過競標方式為貨品尋找買家。商人抽取交易額的百分之二為佣金,其餘百分之九十八貨款交給賣方,因而被稱做九八行)。他後來又在跨國醫藥公司任醫藥代表,前後共12年。1969年結婚,第二年女兒出世。

70年代葉瑞平受邀加入剛成立的實驗劇場,組織民樂隊。實驗劇場是由許多在1969年被政府所封的「康樂音樂會」成員所組成的。同一個時候他開始了音樂創作,例如為由韓山元寫的詩劇《苦難的航程》作曲。1976年新加坡拍攝了由陳昌明和林明洲導演的《橋的兩岸》,也是由葉瑞平作曲、配器和配音,當時他以「竹葉」為藝名。因為這是第一部本地人製作和表演的電影,所以當時非常轟動。主題曲《橋的兩岸》及許多電影插曲如歌曲《長長的路》《我們走在夜路上》《遼闊的海洋》《情歌》,樂曲《馬來舞曲》都由他一手包辦。葉瑞平組織了兩支樂隊(華樂隊和西樂隊),親自指揮樂隊為《橋的兩岸》配樂。

這期間他也創作許多歌曲和器樂曲,其中包括詩劇《苦難的航程》中的歌曲《獻歌》《珠江頌》《客家山歌》,《邦咯漁歌》中的舞蹈音樂和歌曲《補網》。80年代以後他又創作了歌曲《海燕》《金山溝下》,為電視劇《小小心靈》創作主題歌,為晉江會館舞蹈團撰寫舞蹈音樂《桂香與狼》,為風格唱片機構製作兒童歌曲唱片,為綜藝機構的演員撰寫新年歌曲《新春之歌》。他寫的另一首歌《南洋有個好地方》也曾由周炯訓指揮的新加坡電台合唱團演唱。

1978年葉瑞平和幾位朋友聯合創立了藝聲企業(Eason Enterprise),專賣樂器。當時有林淑勤、郭富春、李伍華、陳錦祥和他共5位股東。後來因為理念不同,多位股東放棄了股份,最後只剩下陳錦祥一人獨自經營藝聲企業至今。

// 孜孜不倦、富有創意的音樂家 //

葉瑞平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從他改良樂器方面就可以看出。例如60年代在中正民樂會裡,為了培養彈撥樂手,由於樂器有限,就買了一批很便宜、沒有半音的潮州梅花琴(秦琴),拆下所有指板上的品以後,再重新以12平均律排列黏上指板,供隊員學習。所以後來他發明了三弦胡琴、八孔竹笛及音樂輪盤等絕非偶然,而是隱藏在他骨子裡,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以及想改良民族樂器的志向使然。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