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人與本地人搶飯碗的話題,在長期依賴外來勞力的新加坡一直都是熱門話題。尤其是新冠疫情之下,新加坡的經濟、就業市場損失慘重,裁員、減薪危機此起彼伏。

生計問題受到威脅,島內排外的傳言也不脛而走。尤其是新加坡與印度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簡稱CECA),讓本地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會被外國人搶走,島內吵得是不可開交。工作準證數據大曝光:印度人湧進來、中國人不想來、15萬外國人離開,人荒下的新加坡該何去何從~

李顯龍總理也發文呼籲停止煽動排外情緒

反對黨質疑: 新加坡給印度職員開後門?
這起全民熱議的導火索還要從國會講起,衛生部長王乙康針對質疑給印度籍工作準證持有者「開後門」,進行了糾正和澄清! 因為CECA,本地就業准證印度人員比率增加?! 有數據顯示,在新加坡本地就業准證中,來自印度的人員比例從2015年的13%時增長到了2020年的26%,5年比例幾乎翻了一倍,但這個比例的增加絕對不是因為CECA。

隨著數碼化深化到各行各業,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出現顯著增長。而這部分專才大多來自印度和中國,中國本地出現大量「獨角獸」企業,很多中國人選擇留在工作,不願來新加坡,那一直向外尋找就業的印度人就大量地進入新加坡也就能解釋得通。

專業人才享國民政策?!
新加坡向全球招募優秀人才,但即便是專業人才也不能享有國民待遇。
前進黨稱,CECA的簽署意味著新加坡必須無條件讓大量印度籍專才自由流入新加坡並享有國民待遇。王乙康表示新加坡的移民與外籍人才政策不受CECA影響,同時協定上也沒有任何文字註明印度籍專業人才將享有國民待遇,新加坡依然有對外國人來本地的監管能力。

印度專才可以自由來新工作一年?!
前進黨稱,CECA協定列出127個專業類別的印度籍專才均能自由來新加坡工作一年。
清單上只是說明哪些專業類別的印度籍專才可以申請來新加坡工作,而不是說申請了新加坡就一定會批准!而事實是新加坡所有的外籍專業人才都必須事先符合申請本地工作準證的條件後,才能在這裡工作。

無論國籍 申請工作準證時都一視同仁
回復完以上爭議,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的陳詩龍醫生表示,自2005年開始本地持工作準證的外國人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英國,這6個國家占了全部工作準證的大概三分之二,超過一半。

他強調,在審核工作準證申請時,都必須滿足相同的條件才能獲批就業。無論國籍,政府都一視同仁。所以在制度上給印度專才開後門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本地人既不用擔心國民待遇會被分走,其他國籍的員工也不用擔心社會不公平。

本地人非但沒有被搶飯碗 還被市場處處優待
其次,我們再回歸到外國人有沒有搶本地人飯碗的問題。大家之所以再次提起這個話題,跟金融和IT行業就業准證增長了40%的這一事實脫不開關係,但這果真侵占了本地人的工作計劃嗎?

據大數據顯示,在IT行業,就業准證持有者是增加了約2萬5000人,但於此同時,政府也為本地專業人才創造了3萬5000個工作崗位,數量遠超1萬個。

在金融業,就業准證持有者增加了約2萬人,但政府也為本地專業人才創造了8萬5000個工作崗位,整整多出4倍有餘!

我們再從全行業來看,雖然外籍專業人才的人數從2005年的6萬5000人增至2020年的17萬7000人,多了11萬2000人,但在這幾年,本地的專業人才也增加了38萬人……這些數據都能說明,外國人搶本地人飯碗的問題根本就不成立。

反而在凡事國民優先的操作下,新加坡鬧起了「人荒」,近15萬名外國人離開新加坡,PR、准證均減少……

近15萬人離開新加坡 加劇本地「人荒」
新加坡鬧「人荒」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勞工如此,各行各業亦是如此。根據新加坡「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批數據,新加坡永久居民(PR)人數下降了近2萬人。

數據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另外,在2000年到2010的上個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5%,而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稚增長1.1%,連上個10年的一半都不到!

將2020年單獨拿出來看,跟2019年相比,新加坡2020年的總人口下降0.3%,主要因為新冠疫情和經濟增長放緩,非居民人口減少了2.1%,也就是說在新加坡持有工作準證人群減少了。這些人里有被裁員,也有主動離開。

一方面本身新加坡就嚴重缺人,另一方面去年又有超過15萬人離開新加坡!這導致新加坡人力嚴重緊張。

新加坡引進1300名中國勞工
卻難添外力缺口
為緩解本地確認的現狀,新加坡決定暫時允許建築公司,申請讓中國建築工人先入境再考核後。

鑒於大馬、印度疫情的影響,新加坡建設局決定從5月開放為期6個月的臨時措施,將那些未經考核的中國工人,可直接受聘來新加坡,先入境再去特定的培訓中心考取技術認證。

截至6月底已有超過200家業者提呈申請引進了1300名中國勞工,雖說這些客工申請入境的程序最長得花4個星期,但相比於臨時措施之前的時間就要縮短很多。

不過這1300人,人數的確太少了。據初步估計,新加坡目前還需要超過1萬名員工,裝修業則估計需要多6000個。

新加坡為解決「人荒」 預計將放開准證申請政策
針對新加坡本地人口「人荒」問題,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強調,新加坡政府著重打造堅實的新加坡核心,再以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來加固。

2020年,15歲以下居民的比例從17.4%下降到了14.5%。正如我們所了解的,新加坡女性生育的孩子也更少。結過婚的40歲至49歲女性居民所生的孩子,從10年前的平均兩人,減至去年的1.76人。

可見僅僅依靠新加坡本國人口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無論怎麼分析,新加坡接下來都會採取相對寬鬆的移民政策,吸引外部人才留在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