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奧密克戎毒株帶來的全球疫情,讓重新開放之路再度遭遇難題。不過,世界各地目前的臨床數據似乎都顯示,該毒株雖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引發重症的風險比上一波的德爾塔來得低。
新加坡早前將所有疑似病例都送往國家傳染病中心,但上周已調整策略,不再根據毒株區分措施,而是允許患者居家養病。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1月3日接受《新明日報》專訪時說,初期會有上述做法,不僅是治療患者,也為了從這些病例收集資料數據,了解這個新毒株的特性。

梁玉心說,這兩年下來的抗疫經驗也讓她意識到,奧密克戎不會是最後一波要面對的毒株,而我們得做好準備隨時見招拆招。(檔案照)
目前,新加坡的奧密克戎病例以年輕群體為主,也確實觀察到絕大部分都症狀輕微。
「(但)其實奧密克戎並非想像中那麼無害。」
梁玉心點出奧密克戎的三大特徵,以及這又如何為抗疫工作帶來挑戰。
傳播性比德爾塔高
梁玉心說,奧密克戎的傳播性真的非常高,日前英國的數據就顯示,同住者傳播的風險比起德爾塔是翻倍的。
突破免疫系統可二次感染
梁玉心指出,奧密克戎有辦法「繞過」人體免疫系統,即使同住者是曾經染疫的,或是已經接種疫苗的,此毒株還是有辦法讓他們患病。
潛伏期與發病間隔更短
所謂的發病間隔,就是當一個人將病毒傳給另一人後,兩人出現症狀的相隔時間。潛伏期和發病間隔比德爾塔更短,意味著病例數可更快速增長。
梁玉心說,這三個特徵可導致新加坡的病例短時間內激增,目前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其重症風險較低。然而,奧密克戎的數據仍在初步階段,像目前已知德爾塔的重症率是約2%,奧密克戎則仍是未知數,即使假定只有0.5%的患者會引發重症,如果染病人數非常多的話,實際入院治療的人數仍可能對醫療系統造成負擔。
春節六大方式保護家中長輩
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對年長群體的影響,因數據不足還言之過早,來臨農曆新年應採取六大方式保護家中長輩。
梁玉心坦言,目前新加坡並沒有足夠的奧密克戎年長患者數據可參考,因為現階段染疫者為接種的年輕人居多。另外,由於現在染上奧密克戎的人都打了疫苗,因此無法去對比這個毒株對未接種者和已接種者的重症風險差距有多少。
年長者染奧密克戎是否真的比德爾塔較不會引發重症,還是未知數。有鑒於此,保護我們年長者的任務依舊重要,而來臨農曆新年將是一大挑戰。
「不難發現,到了農曆新年佳節,長輩們會成為整個家族的核心點。同輩之間不一定有時間互相拜訪,但到長輩家是一定要的,可這也代表四面八方的親友都會上門,年長者也因此面對更大的染疫風險。」
針對如何在佳節期間保護長輩不讓他們染疫,梁玉心給出以下建議:

去長輩家拜年前,先在家裡做快速抗原檢測(ART)。
儘量保持安全距離。
餐飲方面應避免共享食物,選擇個人套餐。
即使在家中也可考慮戴口罩。
勤洗手。
沒打疫苗的儘快去接種,還沒打追加劑的應立即完成。
梁玉心說,我們的抗疫之路已兩年,其實大家也很清楚該做些什麼來防疫,而唯有身體力行才能讓大家,包括年長者們安心好過年。
文:陳玉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