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東協成員國國旗。(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我們都聽過「經濟衰退」這個詞,並且聞之喪膽。
數年前,西方政治學者不讓經濟學者專美,發明了「民主衰退」這個概念,並且判斷說,世界此時此刻,已經進入一個民主衰退期,不民主不自由的國家越來越多。
這些學者依據一套「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標準,然後給各個國家打分數。結果發現,現在全球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完全自由的國家」。

美國是世界公認的民主國家。(法新社)
帶頭評分的是一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它在《 2021年世界自由度報告》說,自2006年民主開始惡化以來,73個國家的「自由得分」下調,這些國家占全球人口的75%。包括美國和印度這些自認的「民主大國」。
在東南亞,在這些西方人眼中,幾乎沒有一個說得上是真正民主的,所有國家都在開倒車或顯現民主停滯不前。
英國《經濟學人》最近就這麼描繪東南亞十國:
緬甸現今掌權的是一個殘暴的軍人集團,泰國政治還未走出軍人政變的陰影,菲律賓總統剝奪司法和媒體獨立,馬來西亞離不開金錢政治,印尼總統立法牽制言論自由,汶萊還在實行君主專制,越南和寮國還在實行列寧式專政。
這家老牌英國雜誌在此不忘酸一下新加坡。它語帶玩笑的寫道,新加坡其實跟越南和寮國沒兩樣。

(《經濟學人》截圖)
西方人這樣悲觀的評估,跟三十多年前冷戰終結時的氣氛大相逕庭。那時,西方一片歡天喜地,美國學者福山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體制大獲全勝,每個國家從此必定走上民主自由的道路。
事實是,21世紀以來,大量新興國家相繼出現政權解體、民主質量下降、民主發展停滯的現象。連自我感覺良好的一些西方國家也遭遇「民主信任危機」。
美國是個最突出的例子。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路透社)
美國選了一個特不靠譜的特朗普當總統,讓他在任內胡搞,威脅民主體制和司法程序,並且在尋求連任落敗後,竟然鼓動支持人大鬧國會山莊,而今他又可能東山再起,在三年後的總統選舉尋求再當總統!
所以,當拜登總統召開全球民主峰會時,各地許多論者都說,與其擺出一副指點江山的姿態,美國應該先管好自己的民主自由,做個好榜樣以感化一眾大小國家。
民主峰會邀請的一百多個國家,「選拔」標準也很有爭議。
譬如菲律賓受邀,但沒有新加坡。一些西方媒體也覺得怪,還這麼問道:
如果讓人們做個選擇,他們會選在菲律賓,還是新加坡居住?

美國總統拜登(左)和國務卿布林肯12月9日在白宮通過視頻連線,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及公民社會和私人領域代表討論全球民主形勢。(路透社)
另一方面,不在受邀名單上的中國和新加坡,都直接或間接表示毫不在乎。有趣的是,人們一邊表示很不在乎,一邊又寫了許多長篇巨文駁斥美國的決定。
在不在乎,民不民主,其實不是官府或媒體說了算。民眾心裡怎麼想,最終怎麼投票(如果能夠自由投票的話),才是最重要、最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