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從之前的德爾塔(Delta),到現在的奧密克戎(Omicron),更多的新冠病毒可以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繁殖,這意味著病毒本身突變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1. 新冠病毒變種
新冠病毒的奧密克戎(Omicron) 變種的首例確診病例於 11 月 9 日在南非出現,隨後這個新變種的感染在該國乃至全球迅速蔓延。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 Lok Shee Mei 教授說,如果一個地區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越多,那麼新冠病毒在這些人群中突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SARS-CoV-2(新冠病毒的學名,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2020 年 2 月 11 日命名)是一種 RNA 病毒。當病毒在細胞內繁殖其病毒基因組時,由於複製基因組時出錯,它會產生隨機突變。大多數 RNA 病毒缺乏檢查和糾正錯誤的能力或校對能力,因此變異速度極快。與流感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等其他 RNA 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校對機制更「輕」(light),因此變異速度也相對較慢。
變種之間的競賽
儘管如此,自兩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SARS-CoV-2 依然產生了大量的突變體。突變體的產生為病毒提供了適應和改變的機會,使它們更難被消滅。當 SARS-CoV-2 病毒經歷無數次繁殖循環時,突變就會累積,並出現變異。不同變體中的不同突變可能對其生存有著不同影響,可能會對其本身有害、中性或有利,類似於生物進化中的優勝劣汰。
然後,變體之間的競賽開始了。哪個變體會最終占據主導地位取決於它們突變後自身的特徵和因素,例如它們感染人的速度、傳染性以及它們如何克服宿主預先存在的免疫力等等。

來源:WHO
迄今為止,SARS-CoV-2 按照時間順序主要有以下變體:兩年前檢測到的原始病毒,Alpha 變體(B117)、Beta 變體(B1351)、Gamma 變體、Lambda 變體、 Delta 變體,現在是 Omicron 變體。Gamma、Lambda 和其他不太知名的變體並沒有導致更多的爆發,因為它們很快就被其他更具傳播性的變體所取代。
2. 未接種疫苗人群會促進新冠變種
在科學界已經形成了這種共識:未接種疫苗的人對 SARS-CoV-2 病毒的保護較少,因此會使更多的病毒在他們體內繁殖。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 Lok Shee Mei 教授說,更多的冠狀病毒可以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繁殖,這意味著突變的可能性更高。
相比之下,完全接種疫苗的個體具有較高的免疫力,因此為病毒繁殖提供了更加惡劣的環境。且未接種疫苗的人病毒繁殖率較高,很可能導致病毒發生更多可能的突變,從而導致未接種疫苗的人比接種疫苗的人出現更多的變種。

南非多次成為新冠變體的出現地,來源:CNA
未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將體內的新變異體傳播給已經接種疫苗的人,能夠克服接種個體免疫力的變體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出現的。最新的奧密克戎變種似乎具有可以部分逃避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的突變,這表明,奧密克戎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讓即使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成為新變種出現的渠道。
3. 疫苗是否依然有效
據了解,SARS-CoV-2 的奧密克戎變體包含 50 個突變,其中 36 個位於病毒表面刺突蛋白上。這種刺突蛋白在允許病毒附著和感染細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輝瑞和莫德納等幾種目前主流的新冠疫苗所基於的主要蛋白質,刺突蛋白上的突變也與疫苗刺激的抗體結合的區域一致。由於刺突蛋白疫苗是使用以前的 SARS-CoV-2 變體設計的,因此這些疫苗在其本身變異後依然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阻斷奧密克戎的感染力。

來源:CNA
而且雖然現有的疫苗對奧密克戎變體感染的保護沒有對其他變體那麼強,但其對預防由 SARS-CoV-2 引起重症的保護依然非常有效,接種疫苗依然非常重要。加強注射針可以增加抗體水平,這將進一步提高對奧密克戎的保護。
不過,我們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就像細菌會隨著抗生素的使用而出現抗藥性一樣,病毒也會隨著變異逐漸對目前的疫苗免疫,因此現有疫苗的升級改進以及新疫苗的研發仍然是刻不容緩的。新冠疫情很可能會繼續存在很久,在應對與病毒共存的挑戰時,我們應該繼續遵循科學的原理指定防疫策略,與病毒做長期的抗爭。
文章部分參考:
1. Unvaccinated populations fuel the emergence of COVID-19 variants,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