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文物局昨日(29日)起為明年推出的文化遺產總藍圖展開公共諮詢活動。
當局在2018年推出我國首個新加坡文化遺產計劃五年總藍圖,明年將推出針對2023年至2027年的第二個總藍圖,進一步發展和規劃我國的文化遺產領域。
新總藍圖的四個著重點包括:如何讓公眾參與文化遺產的維護、如何通過文化遺產鞏固國民身份、如何培養文化遺產領域的專才並將我國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以及如何通過創新方案讓更多民眾接觸到我國的文化遺產。
文物局策略規劃與數據管理司長徐仁表示,新總藍圖將以創新為主軸。目前,樟宜禮拜堂與博物館(Changi Chapel and Museum)已經在試行使用導覽機器人TEMI,不僅能為訪客進行導覽,還能自動為訪客開門。
明年起,樟宜禮拜堂與博物館的訪客將能通過三維掃描(3D scanning)和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以虛擬的方式欣賞不對外開放的原有樟宜壁畫。

公眾以虛擬的方式欣賞不對外開放的原有樟宜壁畫。(圖:鄧沁怡)

TEMI為訪客進行導覽。(圖:鄧沁怡)
徐仁說:「冠病疫情加速了我們以創新方式增強訪客體驗的步伐,例如通過線上導覽讓訪客感受到猶如親臨博物館。這些新科技能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民眾也能體驗和欣賞我國的文化遺產,也更具包容性。」
公眾可以昨日起上網到oursgheritage.gov.sg提交建議。公共諮詢活動在11月結束後,當局將針對公眾的建議擬定總藍圖,並在明年宣布細節。
國家文物局將在明年推出更新版的新加坡文化遺產總藍圖,即日起展開公共諮詢活動,邀請公眾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針對我國文化遺產未來五年的發展提供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