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監獄目前年紀最大的囚犯高齡90歲,根據判決他須服刑至102歲。(海峽時報示意圖)
作者 王震宇
一個月前,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國會上公開新加坡監獄的居住環境,讓人得以一窺囚犯們的住宿環境、每天在吃些什麼。
其中一個房型比較與眾不同,它並沒有蹲廁設施,而是設置坐廁:

(新加坡監獄署)
細看之下,還能看到這個牢房設有扶手、鋼條(grab-bars)等。「休憩區」也放置了床架和床褥,不必席地而睡。

(新加坡監獄署)
上述這些圖片所顯示的牢房,其實是輔助生活改造牢房(assisted living correctional unit)。它是專為需要特別照料,如年邁或行動不便的囚犯而設計的。
說到年邁,你可曾想過,本地監獄內最年邁的囚犯,究竟幾歲?
尚穆根本周在國會通過書面答覆回復工人黨議員林瑞蓮,關於過去五年有多少名囚犯因年長相關的自然因素而死亡的詢問時,給出了答案:
90歲。
尚穆根透露,這名男子是在2014年4月30日,涉嫌擅自出口或進口受管製藥物,最終被判入獄20年。案件下判時他82歲,102歲可以刑滿出獄。
在新加坡的法律體系下,如果獄中行為良好,囚犯有可能可以獲得「折扣」,減少三分之一的刑期。

如果在獄中行為良好,囚犯有可能獲三分之一刑期折扣。圖為囚犯進行休閒活動。(海峽時報)
以此推算,這名現年90歲的年長囚犯,最早可以在2027年或2028年出獄,屆時他將已經95歲。
另一種情況是,囚犯如果身患絕症(terminally ill),也可能有望提早出獄。 無論如何,就算能重獲新生,這名囚犯到時也已經年近一百歲。「准人瑞」還有多少年華可以好好規劃出獄後的人生,能否單純安享老年生活,都是未知數。
不過,按照尚穆根在國會上所形容的該囚犯的現況,他似乎還老當益壯,因此凡事皆有可能:
「據觀察,這名囚犯相當獨立,日常活動也無須任何輔助,也沒有任何精神衰退的跡象。」
囚犯沒有太老只有太小 年齡可作為判刑考量
2017年5月,因向同住老人院的室友潑滾燙的水、導致對方全身26%二級燙傷,還拿刀砍他,本地一名高齡89歲的男子被控上法庭,最終在持危險武器蓄意傷人的罪狀下被判入獄18個月。

(聯合晚報截圖)
這名被告在庭上認罪時,須以輪椅代步。 這些高齡被告,相信不只在新加坡,放眼全球應該也屬相當罕見的案例。但我國判處罪犯時,並沒有設年齡頂限,只要是犯了罪,就必須受到懲罰。
本地法律目前只設定了罪犯入獄的最低年齡:嫌犯須年滿14歲才能被判處監禁。
不設置入獄年齡頂限,就是為了避免年長人士以為能逃避監刑而惡向膽邊生仗勢欺人,仗著自身年齡大不會被判入獄而任意犯罪。
據報道,針對上述案件,當年法官下判時就曾表示,被告行為極有可能導致他人喪命,而且還對同樣年老且多病的人下手,刑罰須有阻嚇作用,因此18個月的判刑「公平且恰當」。
不過,我國最高法院上訴庭曾在2008年針對高齡如何影響判決下此定論:
「在一般情況下,囚犯的成熟年齡並不保證判刑時必須酌情處理。然而,倘若刑期長達多年,囚犯的年齡可作為考量因素。法庭不應判處等同於終身監禁的刑期,除非法律規定罪行的懲處是終身監禁。」 本地60歲以上的囚犯,五年增五成

2018年,我國有486名超過60歲的被告被判入獄。(海峽時報)
我國不但面臨人口老化,本地監獄也出現了「老齡化」的現象。
根據監獄署2019年提供給本地媒體的最新數據,2018年有486名超過60歲的被告被判入獄,相比2013年激增五成。
當中,這些囚犯最普遍犯下的,是與毒品相關的罪行,其次是傷人罪及交通違法。
同一年,也有196名年過65歲的嫌犯在國家法院被控,為三年來新高。該數據與英國、香港、韓國和日本的數據相仿。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獄中的年長囚犯,大部分都是慣犯。
2018年的年滿65歲獄中人口數據顯示,10名囚犯當中,有近9人都不是首次入獄服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