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心理衛生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心理疾病患者不願就醫或向專人求助
心理衛生學院調查結果顯示,每七名新加坡國人當中,
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曾患有重鬱症、
強迫症或酒精濫用症等六種不同的心理疾病。
新加坡於2010年首次展開心理衛生調查,
而這次的患病比例更高,
超過四分之三的病患沒有向精神科醫生等專人求助,
也沒向宗教或心靈導師等求助。

調查涵蓋的六種心理疾病是重鬱症這個較嚴重的抑鬱症、
躁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以及酒精濫用症、
酒精依賴症的酗酒問題,
但不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失智症等其他常見心理疾病。
這項於調查訪問於2016年展開,面向6126名18歲及以上的國人,
研究團隊有12人來自心理衛生學院,
其餘兩人分別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和衛生部。

心理衛生學院研究部主任麥蒂麗蘇巴瑪寧副教授說,
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加應該是和人們對這種疾病的意識提高,
且更願意求助有關。
在六種疾病當中,患病率最高的依舊是重鬱症,達6.3%。
這雖然高於日本的5.7%,但低於韓國的6.7%,
而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患病率都高達雙位數。
患病率顯著增加的,
是廣泛性焦慮症和酒精濫用症。從3.1%增至4.1%。
其餘幾種疾病的患病率略有增長但不顯著,
唯有酒精依賴症的酗酒問題維持在0.5%。

同時患有多種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
調查也發現一些較可能患病群體的特徵。
例如,患酒精依賴症的酗酒者當中,
較多是年齡較小者,18歲至34歲的患者較多。
他們的教育水平也普遍較低。
儘管有越來越多病患願意求醫,但依然屬於少數,
從2010年的82.1%減至2016年的78.4%。

對此,麥蒂麗認為,人們對心理疾病的認識雖已提高,
但不少病患表示,尋求專業治療和援助是個艱難決定,
因為他們擔心求醫使自己的病況暴露,
會影響家人、老闆和同事等對他們的看法。
心理衛生學院院長蔡奉俊教授指出,希望大家能糾正這方面的偏見。
讓更多的病患了解,很多病症是可以治療或控制的。
另外,我覺得工作場所和學校,乃至社會大眾都應改變對心理疾病的態度,
不要對抑鬱症患者有偏見,應該用寬闊的胸襟給他們鼓勵,
讓更多患者積極投入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