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新加坡正式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
同一天,託兒所的K1/K2複課,6月8日N2/N1複課,6月10日小豆豆班和托嬰兒複課。
複課對父母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但看見群里的媽媽為即將複課感到開心,又對孩子回到學校後的安全和健康感到很擔憂。
這篇文章除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防疫措施,主要還是希望父母通過親子活動,幫助幼兒儘快適應。
政府的要求

老師每天都要測量體溫,進出託兒所需要掃描二維碼登記。所有員工以及2歲以上幼兒需要佩戴口罩,分小班,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佩戴口罩等等。 學校的情況
向幾位幼兒園老師打聽,大家都按照政府的要求再進行。其他細節大同小異:
小朋友們在學校除了喝水、吃飯、睡覺,其他時候需要戴口罩或面罩。
吃飯前後老師會消毒桌子,吃飯時每桌不超過3位小朋友,飯前飯後必須洗手。
他們午休的時候,會最大程度的與其他小朋友保持距離。
幼兒培育署規定班級需要分為小組,每一組不超過10位小朋友。
小朋友在學校需要跟其他小朋友保持安全距離,所以基本上沒有近距離社交活動。
主管部門確實是在各幼兒園進行檢查學校的執行情況,並提出相應改進措施以最大程度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
老師們的反饋基本相似,在執行力度上面:K1/K2相對較好,因為他們理解規則。但是大多數N1/N2的小朋友需要老師協助或者反覆提醒。 (每天給孩子放防疫ABC的兒歌) 家長需要支持
學校和老師都在盡力做到最好,但孩子畢竟還是有個體差異,有的小朋友可以按照規則,可是有的小朋友卻不行。
除了老師的教育和幫助,我想家庭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機會。
正確佩戴口罩
口罩的佩戴應該是父母很關心的問題。在幼兒園,確實有很多小朋友的行為會導致口罩污染。
口罩掉在地上撿起來繼續帶,用手接觸口罩裡面和外面,把口罩放在下巴下方、用腳去踩口罩都是多位老師反饋的情況。
老師反覆強調依然有孩子不執行正確的方式,所以父母的教導在這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
帶口罩正確的方法








建議:帶口罩的方法在家裡反覆練習 尤其是N1/N2的小朋友
父母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活動來告訴小朋友戴口罩的重要性:
【咳嗽噴沫活動】
準備材料:麵粉 活動內容:將麵粉放在紙上,模擬打噴嚏或者咳嗽,觀察紙里的麵粉。
活動推薦理由:通過活動小朋友可以了解到帶口罩的重要性,戴口罩即能保護別人又能保護自己。
*取少量麵粉,活動時注意麵粉飛進眼睛,可在水槽或者浴室進行。

【模擬病毒活動】
準備材料:玩偶、口罩、顏料
活動內容:
活動1:用故事的方式進行:「小熊戴口罩的時候,總是喜歡摸自己的口罩,有一天她的手上接觸到了病毒」,父母就把顏料點塗在自己的手上,然後去摸玩偶的口罩。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帶有情緒渲染的效果進行提問:「哎呀~玩偶的口罩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
活動2:故事:「小熊帶著口罩出門,回家時..."父母把顏料點塗在了口罩上,「哎呀,小熊的口罩上沾上病毒了。從耳朵處拿下口罩,看裡面是否有「病毒」,讓小朋友明白帶口罩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呼吸道不被感染。同時也可以提到,如果手去摸口罩,手上也會被病毒污染。

除了上面的活動,佩戴合適的口罩也是有效的預防的最佳方法。因為口罩的大小、耳掛的長度不合適,都會導致小朋友頻繁的觸摸口罩來調整。
同時也應該告訴小朋友,如果感覺臉上很癢,應該告訴老師,洗手摘下口罩後再撓癢。
正確洗手方式

(新加坡小朋友最熟悉的洗手示範圖)
勤洗手會幫助我們減少感染的可能性,正確的洗手方式也是預防病毒的重要途徑之一。
督促孩子使用正確洗手的最好方法就是眼見為實。
還記得剛才活動里小熊的手被病毒污染了嗎?那就趕緊帶著孩子一起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吧(方法見上圖)

父母還應該怎麼做才更放心?
答案就是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里衛生安全執行情況。詢問是否需要家長的輔助支持。
只有我們更多的去了解孩子的情況,才能真正確保在疫情期間他們的安全與健康。
任老師的碎碎念
我家小朋友今年N1,考慮到她還不能完全理解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保護自己,所以到現在還沒有送她回到學校。如果這是一場持久戰,我想我們也很難逃避,總是需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去面對。
我特別能明白父母們的擔心,所以才寫下這篇文章。輔助孩子過渡、適應也是我們當父母的責任。
一切終將成為過去,讓我們並肩一起走過最艱難的時候。
作者 |任老師
文章授權轉載於公眾號:萌芽親子營
